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59:13 【

1、阅读题  诗歌鉴赏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3分)
答: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雍诗借咏柳寄托男女离别之情,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系住,永不分离;(1分)曾诗以柳喻人,(1分)表达了对得志便猖狂的小人的憎恨或讽刺之情。(1分)
(2)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首诗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江边柳》一、二句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2分)三四句想像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系住郎船,则显出挽留情郎的情意之切。(1分)
《咏柳》以柳喻人(答“比拟”、“象征”也算对),借柳条随风飘拂、柳絮满天飞舞的形态,刻画了小人依仗权势、蒙蔽视听、猖狂一时的丑态,并指出了他们难逃覆灭的结局,(2分)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憎恨之情。(1分)
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寓意,对比映衬,用典化用,修辞


本题解析:
古人喜咏物,山月河海,花鸟虫鱼皆可入诗。他们在描摹时,往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人生态度、思想情感。此类诗大多采用比喻、拟人或象征手法。解答时关键把握景物的特征,从“形”“神”两方面分析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小题1: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这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每点1分)
小题2:乐景衬哀情。(1分)本诗通过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1分)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1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前两联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回忆往事,诗人与路六自童年离别后四十年没有联系。第二层写现实,相逢“忽漫”,不期而遇。第三层写未来,想象此时离别之后,不知何处相逢。而这三层内容,显然都是引发作者悲伤的原因。第(2)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但从题干的提示和全诗表达情感的需要看,最主要的应是“乐景衬哀情”。分析时,应注意结合诗句将“乐景”的内容和“哀情”的内容说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面这首诗是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所作的。阅读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的。(意对即可)
(2)作者写冲天一鹤是且来表明心志,在困难中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八月六日过灞桥①口占?清?樊增祥
残柳黄于陌上尘,秋来长是翠痕颦。
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桥南系马人。
燕山春暮?明?张羽
金水桥②边蜀鸟啼,玉泉山③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注〗①灞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②金水桥:在北京市金水河上。金水河南一支贯入宫内。③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山下有玉泉,故名。“玉泉垂虹”为燕京八景之一。
(1)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诗在表现“愁”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何不同,请各举一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用“残柳”写出了诗人离别之际的伤感;第二首诗中的“柳”与“蜀鸟”一同触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写出1点得1分)
(2)(5分)①《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比喻为女子长颦的翠眉,点出了送行人无限的凄惋之意,从而表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伤感之“愁”。
②《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残柳的“黄”与“陌上尘”、“月”的“黄”作对比,写出了系马桥南的诗人无以复加的离别之“愁”。
③《燕山春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金水桥”、“玉泉山”等华贵的景物与“蜀鸟”、“柳”等伤感的景物作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二句直接倾诉未能回归故乡的愁绪作了极好的铺垫。
④《燕山春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江南江北”的距离夸大,借此渲染了离乡后的无限愁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