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①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2)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
本题解析:
小题1:A报复B礼遇C祸害,此处为“以…为祸害”
小题1:③尽取其财物送给齐君,有掠夺的嫌疑,是忠君的表现。⑥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
小题1:授给乐毅相印的是赵惠文王
小题1:(1)约、别使、“以伐齐之利”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拔、隙、且、南面而王各1分,句意2分,共6分。
附【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燕惠王本来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当时乐毅本来就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乞省亲归。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以父丧归。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十九年,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初,畿辅屡遭水患,上以漳河与滹沱合流易泛滥,命光地导漳自故道引入运河,杀滹沱之势。寻奏霸州等七县因浚新河,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豁免赋额,从之。由是下流益畅,无水患。上褒其治绩,擢吏部尚书。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时上潜心理学,旁阐六艺,御纂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皆命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揅求探讨。
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以疾废,命诸大臣保奏诸皇子孰可当储位者。尚书王鸿绪等举皇子允禩,上切责之。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因以撼光地。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后,谁能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苞得释,召入南书房。其扶植善类如此。
五十七年,卒,年七十七。遣恒亲王允祺奠醊,赐金千两,谥文贞;使工部尚书徐元梦护其丧归。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列传达室第四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间道赴京师间道:从小路
B.上用其言,卒平台湾卒:副词,终于
C.皆命光地校理校:考察
D.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B.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C.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D.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2)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3)李光地谨慎清勤,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皇上得到奏疏十分感动,嘉奖他的忠诚,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2)(李光地)并举荐内大臣施琅,(因为他)熟悉海上的地理状况,懂得军事,可委以重任。
(3)李光地处事谨慎,清廉勤奋,我了解他最真切,理解我的人没有超过李光地的!
本题解析:
小题1:校:考订,考证。“校理”的是古书,只能是考订、考证,不是实地考察行为。
小题1:A.结构助词“的”/代词,B.“以”都是介词,“因为”,C.连词“因为”/副词“就”,D.助词,句中停顿无意义/代词“……的人”。
小题1:询光地何无一言,其中询是问之意,光地是人名,何是为什么。询光地何,不是一句话,而何一无一言是为什么不说一句话,是个完整的意思。所以排除A 和C。光地奏,是光地回禀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1) 疏、嘉、擢各一分。(2) 且、习、知各一分。(3) 清勤、真、知各一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是福建安溪人。幼时聪颖异常,致力于学习,仰慕古贤。康熙九年考中进士,量才授官为庶吉士,任命为编修。康熙十二年,李光地请求探望亲人回到故乡。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郑锦占据着泉州,李光地事奉亲人隐藏在山谷中,郑锦和耿精忠都派人招纳李光地,李光地坚决拒绝。康熙十四年,李光地将奏疏藏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皇上得到奏疏十分感动,嘉奖他的忠诚,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李光地因为父亲去世而返回安溪。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强盗蔡寅纠结一万多人,用白头巾作为旗号,掠夺安溪。李光地招募乡里一百多个勇敢的人据守安溪,断绝蔡寅的粮草通道,强盗只好撤离。康熙十九年,李光地被任命为内阁学士。他上朝问对,说:“郑锦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郑克埉幼小羸弱,他的部下争权夺利,应该赶紧攻克他。”并举荐内大臣施琅,因为他熟悉海上的地理状况,懂得军事,可委以重任。皇上采纳他的建议,终于平定了台湾。
当初,京城附近地区多次遭受水灾,皇上因为漳河与滹沱河合流之处容易泛滥,命令李光地疏导漳河从旧河道引入运河,减缓滹沱河的水势。不久李光地上奏陈述霸州等七个县因为疏通新河道,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求豁免相应赋额,皇上准奏。从此下游更加通畅,没有了水灾。皇上褒奖李光地治理漳河与滹沱河的政绩,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当时皇上在理学方面很用心,喜欢读阐述六经的书,下令编纂《朱子全书》和阐述《周易》取正、宋儒的人性天理之学等精义的很多书籍,都任命李光地组织考订整理,每天召他进便殿研究探讨。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因为有病被废除太子职位,康熙命令大臣们保举上奏几位皇子谁可以担任太子。尚书王鸿绪等举荐皇子允禩,皇上严词斥责他们。皇上问李光地为什么一言不发,李光地上奏道:“以前皇上您拿太子生病想废除太子职位的事问臣,臣上奏说慢慢调理医治太子的病才是天下的福气,臣没有告诉别人啊。”李光地被皇上这样信任,同僚大多忌妒他,凡是李光地称赞举荐的人,大多被排挤,忌妒他的同僚就通过这些手段来摇动李光地的地位。桐城贡士方苞因戴名世的案件犯罪将被判处死刑,皇上有一次偶然说到侍郞汪霦死后还有谁能写古文,李光地说:“只有戴名世一案牵涉到的方苞能写。”方苞因此得以释放,被召入南书房。李光地扶植好事就像这样。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皇上派恒亲王允祺前往祭奠,赏赐黄金千两,谥号为文贞;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他的灵柩回故乡。皇上又晓谕大臣:“李光地处事谨慎、清廉勤奋,节操始终如一,学问渊博。我了解他最真切,理解我的人没有超过李光地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执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①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②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赗:fèng,送车马等给人办丧事。②赙:fù,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大将军窦武府/辟:征召
B.属县余贼并诣续降/诣:到……去
C.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杜:杜绝
D.顾敕秘曰/敕:皇帝发布诏令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羊续“宽宏大度”和“为政廉洁”的一项是( )
A.续为上言,宥其枝附/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B.赋与佃器,使就农业/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C.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
D.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遗言薄敛,不受赗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后因罹政治风波远离宦海十多年,其间,淡泊宁静,恬然自安。
B.羊续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后,在赴任途中,微服私访,询问风俗民情,了解各县情况。
C.羊续为政清廉,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D.中平六年,汉灵帝拟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位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但羊续终因清贫节俭而没能位登三公。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D
4.(1)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兵器上阵,其中年幼体弱者,让他们全部担水灭火。
(2)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后来一起到郡中官邸(找他),羊续却拒之门外,不接待。他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课文语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典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朔望、谒告、质、市各一分)
(2)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老、是、屈各1分)
(3)现在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手泽、而、拱各一分)
本题解析: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赵德甫所撰的呀。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凡是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进行了汰选和品评。上足以合圣人的道德标准,下能够订正史官失误的,这里都记载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互相欣赏着,反复玩味,觉得很象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即使是贵家子弟,但要筹备二十万铜钱,又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筹不到钱,又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明诚罢官,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持家勤俭,衣食稍有了富裕。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真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
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本人揩完涂改,不再象过去那样随便很不在意了。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现在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不够,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序列训练》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