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2019-03-15 16:24:25 【

1、阅读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孔子引用周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意在教育学生在其位就应该尽职尽责,如果不能尽责,就应当检讨自己,引咎辞职。
B.孔子听到季氏将要攻打颛臾的消息,十分生气地斥责了冉有和季路,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文德教化,维护国家稳定的思想。
C.孔子认为财物平均,就不会贫穷,上下和睦,人口就多起来,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之祸。所以,辅佐季氏要做的是修文德,维护社会安定。
D.冉有面对老师的指责,先是推卸责任,后是为季氏的行为找借口,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遭到孔子严厉的批评。
(2)根据上面选段的意思,结合下面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述孔子是教育学生怎样从政的。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莫能名斋记
杨简
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
②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
③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
小题1:第②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3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得屋宝莲山之巅是榜曰莫能名斋
B.穷理窟幽微何其立说无常
C.不事理两融然终不可得而名之乎
D.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有声

小题3: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小题4: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3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华,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俄题纸飞下俄:片刻
B.即命稽母寿籍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摄:代理
小题2: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3分)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洧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罐,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 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玢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玢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玢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玢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楷尝广共谈——引:邀请
B.见广而之——奇:以……为奇
C.见墙有孔——顾:回头看
D.常恐言将绝——微:微小的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乐广“善谈论”的一项是(  )
①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⑤玢病即愈
⑥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广致力学业,性情谦和,有见识,先后受到裴楷、夏侯玄等人的赏识。
B.卫玢儿童时不理解梦是心有所想而致,苦思成疾,乐广听说后,派人为他治好了疾病。
C.乐广为官治政功在长远。评论他人,必先褒奖长处;若人有过,必先宽恕。他离职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D.河南尹乐广不听信官舍闹妖怪的事,住进正房,经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一只野狸猫在作怪。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月更刀族:一般的
B.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C.乎技矣进:超过
D.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足外人道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③而刀刃若新发硎?④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句:故不我若也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秦人不暇自哀
C.苟以天下之大
D.臣之所好者道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庖丁始解牛时,和普通人一样,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之后不再把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
C.文中写良庖、族庖,是为了反衬庖丁,类比三者解牛的方法,从而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D.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之道中悟出了养生之道——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10分)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5分)
?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5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序列训练》答..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