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A.所获倍于人 B.以功迁云州观察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D.因指陈家谷曰 |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2:(3分)B
小题3:(3分)C
小题4:⑴ 他二十岁左右追随(侍奉)北汉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因为勇猛而闻名。
⑵ 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撤退)。
本题解析:
小题1:间,从小路。
小题2:B把;缘由、原因。A均为介词“比”。C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D均为“于是”。
小题3:错在“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王侁猜测杨业有其他的意图。
小题4:(1)得分点:“制”“缘”“俄”“却”各1分。(2)得分点:“弱冠”“事”“为”“以”各1分。
【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乙
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
小题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
小题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子路认为“不仕无义”,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下”的志向。(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
小题2:(3分)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1分)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呼唤,回归自然。(1分)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选文表达的观点。乙则材料出自许由洗耳的典故。甲乙两则材料中,子路和许由对出仕与否的选择是不同的。子路的“不仕无义”明确表达了积极的出仕观。而许由的“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下”则明确表达了出世观,且该典故中许由洗耳的行为更典型的表达了他的出世思想。
小题2:本题考查评价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我国历史上历来有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观,但将这两种人生观发挥到了极致的先哲都收到了后世的崇敬和赞扬,如孔孟、老庄。子路是孔子的弟子,自然追求积极入世的人生,许由继承老庄,厉行出世哲学,他们的人生哲学是他们不同的个人追求,均无可厚非。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徼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被病,入辞。太宗赐以名药,遣太医随侍,其疾亦寻愈。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聚亡命数百人,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其势甚盛。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渥右臂,渥脱走,乘势大破其众。渥创甚,后数日为追兵所获,关右以定。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始扰夏台,即命延广知灵州。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问罪,以延广护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监军康赞元害其功,诬奏延广得虏情,恐后倔强难制。遽诏还,以慕容德丰代之,部内甚不治。继迁寇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称延广可使,就拜宁州团练使、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塞道,邮传馈①皆不通,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戎人素服其威名,皆相率引避。二年春,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医至,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
(节选白《宋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鳟:运粮赠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广时被病被:遭受。
B.以延广护其军护:统辖。
C.监军康赞元害其功害:损害。
D.部内甚不治治:太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②习边事无出其右?③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④挺身与渥斗大树下?⑤部下严整,戎人悦服?⑥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延广出身将门.英勇善战。几十个敌人白天进入雄州城,侯延广率领亲信射杀敌首,擒获其余的人,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光耀门楣。
B.侯延广效忠皇上,不辞辛劳。西北戎人侵犯,侯延广虽有病在身,仍奉命出证;后来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自己没有尺寸之功来报效皇上。
C.侯延广威名远扬,深受敬畏。西北戎人听说侯延广将要到来,就不敢再侵扰了;侯延广掌管灵州,李继迁避其锋芒,戎人引兵同避。
D.侯延广战功卓著,屡受嘉奖。他斩获敌人,平定刘渥,平定李继迁之乱,或受到皇上褒扬赏赐,或受到皇上提拔重用。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
(2)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大意2分,保守、亡卒、锋镝各1分)(2)不久夏台被平定,赵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大意2分,“既而”“手诏”“赏赉”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带原文语境考察,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对“害”的解释有误,应是“忌妒”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考察。其中,②写的是侯延广熟悉边事,③写的是戎人对侯延广的敬畏,⑤写的是侯延广治军严明: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故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小题3: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仍奉命出军”的分析有误。
小题4: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保守”是“保存、守住(自身性命)”之意;“亡卒”是“亡命之徒”之意;“锋镝”即刀枪。第(2)句中的“既而”表较短时间,可译为“不久”;“手诏”即“(皇帝)亲手写诏书”之意;“赏赉”就是赏赐。
【参考译文】侯延广,平遥人。父亲侯仁矩担任过通州、祁州、雄州三州的刺史。侯仁矩在雄州时,一天正在饮宴,几十个敌人的骑兵白天闯入雄州城,百姓受到惊扰。侯延广领着几个亲信骑马冲出衙门,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斩下几个敌人的首级,其余的全部擒获。侯延广拿着首级献给父亲,侯仁矩高兴,拍着他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监军李汉超把这件事呈报给皇上,皇上下诏书褒扬,赐给他锦袍和银带。侯仁矩死后,侯延广补任西头供奉官。恰逢西北戎人侵犯,边境的百姓受到扰乱,(朝廷)寻求可以巡查边境的人。近臣说:“侯延广是将门之子,熟悉边境的事,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侯延广有病在身,入朝推辞,太宗赐他名药,派遣太医跟随侍奉,他的病不久痊愈。戎人听说侯延广来了,不敢再侵扰边境。叛卒刘渥聚集了亡命徒几百人,他们经过的地方杀人、抢夺财物,气势很大,侯延广率领几百个士兵从小路追击,在富平追上刘渥。刘渥有一千多人,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刘渥一向忌惮侯延广,让人传话说:“我苟且偷生,死在我看来轻如鸿毛。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侯延广大怒,就攻击刘渥,和刘渥在大树下争斗,砍断了刘渥的右臂,刘渥逃跑。侯延广趁着形势大破贼人。刘渥的伤很重,几天后被追兵捕获,关西安定。皇上嘉奖侯延广,提升他为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开始扰乱夏台,(朝廷)就命令侯延广掌管灵州。恰逢赵保忠暗中和李继迁勾结,朝廷命令骑将军李继隆问罪,让侯延广统帅他的军队。不久夏台被平定,赵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侯延广掌管灵州,部属纪律严明,戎人心悦诚服,李继迁一向避其锋芒。监军康赞元忌妒侯延广的功劳,诬告上奏说侯延广知道敌虏的情况,恐怕以后强硬难控制。皇上急忙下诏让侯延广回京,让慕容德丰代替他,所管辖的地方不太平。李继迁侵犯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说侯延广可派遣,就授予宁州团练使、掌管灵州兼兵马都部属,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堵住了道路,传送文书、运送粮饷都无法通行。侯延广只身率领几十个骑兵去平定,戎人一向敬佩侯延广的威名,都相继引退回避。二年春,侯延广患病,皇上派御医驾乘驿马去给他看病。御医到时,侯延广的病已经很重了,对中使李知信说:“我自知病不能治愈,我家世代蒙受国恩,今日死得其所,只是遗憾没有建立一点功绩来回报皇上啊。”说完去世,这年五十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周德兴,濠人。恭谨勇毅。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元平章①阿思兰及周文贵自全州来援,德兴再击败之。追奔至全州,遂克之。道州、宁州、蓝山皆下。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②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趾③,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会四川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作乱,仍命德兴讨平之。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定武昌等十五卫④,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平章: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②慈利:县名。土酋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
③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④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沙洞苗俱煽动俱:全都
B.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帅:率领
C.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旋:回,归。
D.楚人德之德:感激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能表现出周德兴“恭谨勇毅”的一组是(?)
①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
②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③傅友德已克阶、文?④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
⑤以其子骥乱宫?⑥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沙洞苗寨被煽动作乱,太祖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部队讨伐平定。第二年征讨蜀地,协助汤和为征西左将军, 攻克保宁。
B.周德兴平定武昌等十五卫,每年练兵四万四千八百人,开决荆州岳山坝用以灌溉农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C.各位活着的有功勋的大臣,周德兴的年龄是最大的,每年入朝时,皇帝给的赏赐,周德兴都不拒绝。
D.周德兴虽然年纪很大,但皇帝考虑到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还是希望他尽力前往。周德兴到了闽地就征兵操练,完备了海上的防御措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5分)
译文:?。
(2)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周德兴已经年老了,却极力请求前往。太祖认为他很勇猛并派遣他前往。(译出“力”、“行”、“壮”各1分,大意2分)
(2)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你虽然老了,还可以尽力为我前往。(译出“竟”、“尚”、“勉”各1分,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旋:不久)
小题1:D(③是写傅友德已经克阶、文两地?⑤是写他儿子周骥扰乱宫中)
小题1:C(是说皇帝给周德兴的赏赐不断)
小题1:略
参考译文:周德兴,濠州人。恭肃严谨勇敢刚毅。和太祖同乡,少年时就相处融洽。跟从太祖平定滁州、和州,渡长江,屡次战斗都立有战功,晋升为左翼大元帅。随大军攻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助安丰,征讨庐州,晋升为指挥使。跟从大军讨伐赣州、安福、永新,攻占吉安,又晋升为湖广行省左丞。与杨璟一同征讨广西,进攻永州。元平章阿思兰和周文贵从全州前来增援,被周德兴又打败了。追敌至全州,于是又攻克了全州。道州、宁州、蓝山都被攻下。进而攻克武冈州,分兵据守险要位置,断绝靖江的增援。广西被平定了,周德兴的功劳显赫。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江夏侯,年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当年,慈利县土族首领覃垕联合茅冈诸寨作乱,长沙洞苗寨都被煽动。太祖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部队讨伐平定。第二年征讨蜀地,协助汤和为征西左将军,攻克保宁。此前,傅友德攻克了阶、文两地,但汤和所率领的水师没有前进。到了保宁被攻下后,两路军才汇合。平蜀后,论功行赏,太祖认为汤和的功劳都是因为周德兴所为,所以,奖赏了周德兴,而当面斥责了汤和。又追溯几次征蛮战争,说覃垕战役,杨璟不能攻克,赵庸中途返回,他们的功劳又不能和周德兴相比。又协助邓愈为征南左将军,率赵庸、左君弼从南宁出师,平定婪凤、安田诸州蛮人,攻克泗城州,功劳又在其他诸将之上。他得到的奖赏是其他大将的几倍,命在署中建造府第,行使大都督府事的职权。周德兴的功绩已达到鼎盛,又倚恃是太祖的同乡,他的官邸都超出了规格(限制)。有关部门罗列他的罪状(上告),太祖下诏特地宽宥了他。十三年( 1380) ,受命治理福建的军务,不久被召回。
第二年,五溪蛮人作乱。周德兴已经年老了,却极力请求前往。太祖认为他很勇猛并派遣他前往,赐手书说:“赵充国希望征讨西羌,马援请求征讨交趾,我常常赞扬这些事,我认为这是当今的人难以做到的。你忠诚勤勉而不懈怠,怎能辱居于前贤之下呢?平定战乱,安定百姓,就在此行了。”到了五溪,蛮人全部散开逃去。又逢四川的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之满人作乱,仍命周德兴讨伐平定。十八年( 1385),楚王朱桢讨伐思州五开蛮,又让周德兴为副将军。周德兴在楚地的时间较长,所用都是楚地的士兵,威震蛮中。平定武昌等十五卫,每年练兵四万四千八百人。开决荆州岳山坝用以灌溉农田,每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地之人歌颂他的功德。还乡时,赐给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带花的丝织物百匹。
过了没多久,太祖对周德兴说:“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你虽然老了,还可以尽力为我前往。”周德兴到了闽地,按照户籍征兵操练,得到民兵十万余人。审察要害地区,筑城十六座,设置巡司四十五个,防御海上的措施也已完备。过了三年,回归故里,又受命管辖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那些活着的诸位有功之臣,周德兴的年龄最大。每年入朝,给他的赏赐不断。二十五年(1392)八月,因他儿子周骥扰乱宫中,受株连被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被:披,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檄乃汤悦所作?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分)
(2) 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1)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就当即斩杀而不等朝廷批复”亦可),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俟”“坐”“专”、被动句各1分)
(2)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济难”“奈何”“止”各1分。)
(3) 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冠带”“疏”“约束”各1分。)
本题解析:1应为“交往,来往”。
2“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3表转折(A前为“是”,后为“才”;B前为“因为”,后为“凭”;D前为介词,“和、跟”,后为连词,“和”。)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序列训练》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