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阳】意思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山的南面)
B.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水的北面)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与“阴”相对,这里指“明亮”)
D.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与“阴”相对,这里指“明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表面上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伊字叔夏,有武干,标悟简率,为王濛、刘所知,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以绥御有方,进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大守,淮南如故。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为江左第一。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于昏醟①尤甚,惟狎昵诌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②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笋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笋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伊在州十年,绥抚荒杂,甚得物情。桓冲卒,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假节。伊到镇,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乃上疏以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今余户有五万六干,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性赖焉。在任累年,征拜护军将军,卒官。?
(节选自《晋书?桓伊传》,有删改)
注:①昏醟(yòng):酗酒。②险诅(b)):邪恶不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虞:意料
B.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稍:渐渐
C.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弥:更加
D.除诸郡逋米?逋:拖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桓伊“有武干”和“性谦素”的一组是?
①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
②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
③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④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⑤绥抚荒杂,甚得物情?
⑥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伊有军事才干,睿智干练,与谢玄共同打败了贼兵的别将王鉴、张蚝等,凭此战功被封为宣城县子,又被提升掌管豫州诸郡的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封永修县侯,任右军将军,皇帝赐钱百万,衣料千端。
B.桓伊与王徽之二人并不相识,桓伊虽然贵显,但王徽之要求他演奏一次,桓伊便下车,坐在胡床上,给他吹奏了三支曲子,吹奏结束,便上车离开:客人主人没有说一句话。
C.一些邪恶不正的人,嫉妒谢安,设计陷害他,于是皇帝对谢安也很有看法。桓伊通过为皇帝演唱使皇帝感到惭愧,使谢安很感动。
D.桓伊作为皇帝特使,深入边境,提出自己很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边境没有什么忧患的事,对百姓应该以宽容体恤为主务。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
译文:
(2)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姓赖焉。
译文:
参考答案:
1.A(忧患)
2.C (②说的是谢安⑤是说桓伊的工作情况⑥是说桓伊对边境的看法)
3.A(“封永修县侯,任右军将军,皇帝赐钱百万,衣料千端”是因为在淝水打败苻坚)
4.(1)当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谋私利没有好的品行,谢安很讨厌他的为人,常常遏制他。(5分?“专利”“无检行”“恶”“每”各一分,整体一分) (2)(皇帝)下令迁移州治所到寻阳,其余的都听凭桓伊的请求。桓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宜的措施救助安抚百姓,百姓对他非常依赖。(5分“诏令”“听”“随宜”“赖”各一分,整体一分)
【参考译文】
桓伊字叔夏,有军事才干,睿智干练,被王濛、刘等人了解,经常参与诸府的军事,逐步地升迁为大司马参军。当时苻坚势力强盛,边境上有许多令人忧患的事,朝廷讨论选拔能保卫边疆的人,于是授给桓伊淮南太守的职务。桓伊凭借安抚百姓抵御敌人有方,被提升掌管豫州的十二郡、扬州的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淮南的职务依旧。与谢玄共同打败了贼兵的别将王鉴、张蚝等,凭借有战功被封为宣城县子,又被提升掌管豫州诸郡的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等到苻坚南侵,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一起在淝水打败了苻坚,凭借战功封永修县侯,任右军将军,皇帝赐钱百万,农料千端。
桓伊谦恭质朴,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改变。擅长音乐,技艺为江南第一。王徽之按照皇帝命令去京城时,在青溪边停船休息。桓伊一向与徽之不相识。桓伊从岸上经过,王徽之便令人对桓伊说:“闻君擅长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次。’’桓伊这时已贵显,他平时也听说过王徽之的名字,便下车,坐在胡床上,给他吹奏了三支曲子,吹奏结束,便上车离开,客人主人没有说一句话。
当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谋私利没有好的品行,谢安很讨厌他的为人,常常遏制他。等到孝武末年,他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子酗酒的风气尤其厉害,只是亲近不庄重、编造谎言,于是王国宝进谗言阿谀奉承的办法就渐渐地在主相之间使用。一些喜好占便宜、邪恶不正的人,因为谢安功劳和名声太大,而设计陷害他,皇帝和谢安之间的仇隙于是就产生了。皇帝召来桓伊宴饮,谢安坐陪。皇帝命令桓伊吹笛。桓伊就吹了一曲,他放下笛子说:“臣对于筝的情分不如笛、然而足以用来与歌管配合,请让我奏筝歌唱,并请求来一个吹笛人与我配合。”皇帝认为他在音乐方面有才能,就下令让一个御妓奏笛。桓伊又说:“御府的人与臣必定配合不好,臣有一奴,擅长与我配合。”皇帝更加赏识他的放纵轻率,于是就允许他把女艺人召来。女艺人吹起了笛子,桓伊就抚筝而歌唱怨诗说:“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朦》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歌声慷慨激昂,俯仰可观。谢安眼泪流下弄湿了衣襟,于是就越席而来到桓伊的身边,捋自己的胡须说:“使君在此表现得很不一般!”皇帝的脸上很有惭愧的颜色。?.
桓伊在州里十年,安抚百姓,非常了解民情。桓冲去世,桓伊升迁为掌管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将军的职务如故,持节为皇帝使臣。桓伊到镇,认为边境没有什么忧患的事,对百姓应该宽容体恤为主务,于是就上疏以江州虚耗,加之连年谷物不收,现在余户有五万六千,应该并合为小县,免除诸郡百姓拖欠的粮食,迁移州治所回到豫章。皇帝下诏迁移州治所到寻阳,其余的都听凭桓伊的请求。桓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宜的措施救助安抚百姓,百姓对他非常依赖。在任数年,征拜护军将军,死在任上。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邻守汉川。邻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邻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邻。邻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瓦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成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选自《三国志·张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等无状,侵夺我州——状:情形、理由
B.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策:献策
C.文日鞭挝健儿——挝:击打
D.飞犹不俊——悛:悔改、改变
2.以下选项中,分别表现张飞雄壮威猛和暴躁鲁莽的一项是(? )
A.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
B.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
C.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D.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飞很得刘备的重用,在曹操追杀刘备时,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于感恩,刘备把张飞官职一升再升。
B.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拒不投降,张飞很恼火,但最终没有杀他,可见其敬重有胆有识之人。
C.在文学作品中,张飞粗犷鲁莽,脾气暴躁,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其实,张飞粗中有细,与张邰一战,就可略见一斑。
D.张飞与关羽对待部下的态度截然相反,尽管刘备曾多次劝说,但并未引起张飞的重视,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A
4.(1)刘备听说曹操军队突然赶来,抛弃妻子和孩子逃跑了,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
(2)我因为心中悲伤忧虑,在席位上坐不安宁,吃东西也觉得没有味道,整肃军队,发布誓词,准备尊奉天意,惩治讨伐乱国奸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武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为妄,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 ?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镩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日:“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缚不复敢言。
?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沮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日:“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综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乃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日:“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武儒衡具有“性格耿直”的一组是(? )
①未尝辄易所好
②儒衡上疏论列
③论事有风彩
④宜福胄胤,与国无穷
⑤欲以计沮之
⑥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 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