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②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③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④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⑤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⑥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⑦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⑧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①②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C
小题:这些人为何不勤学几年,以免终生有愧受辱呢!
容易学而且又不难学到手的技艺,没有能超过读书的。
一般人只要看到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
本题解析:
小题:(刑物:即给人做出榜样。刑:通“型”)?
小题:(③某些士大夫耻于勤学,④富家子弟不学无术,⑦如何勤学,要学古人,⑧如何勤学,要博学求之。)
(“不在于加强道德修养”错。“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获得技艺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作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讲求“德艺同厚”的。)
小题:无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的那些圣明帝王,尚须勤奋学习,何况普遍百姓呢!这类事在经书史书中随处可见,我也不想过多举例,姑且捡近世紧要的事说说,以便启发点悟你们。现在士大夫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那学得多的,已学了《礼经》、《左传》。那学得少的,也学完了《诗经》、《论语》。等到他们成年,体质性情逐渐成型,趁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加倍进行训育诱导。他们中间那些有志气的,就能经受磨炼,以成就其清白正大的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从此懒散起来,就成了平庸的人。人生在世,应该从事一定的工作:当农民的就要算计耕作,当商贩的就要商谈买卖,当工匠的就要精心制作各种用品,当艺人的就要深入研习各种技艺,当武士的的就要熟悉骑马射箭,当文人的就要谈论儒家经书。常见士大夫耻于从事农业商业,又缺乏手工艺方面的本事。射箭连一层铠甲也射不穿,动笔仅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整天酒足饭饱,无所事事,以此消磨时光,了结一生。还有的人因祖上的荫庇,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我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碰上有吉凶大事,议论起得失来,就张口结舍,茫然无所知,如堕云雾中一般。在各种公私宴会的场合,别人谈古论今,赋诗言志,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只有打呵欠伸懒腰的份。有见识的旁观者,都替他害臊,恨不能钻到地下去。这些人为何不勤学几年,以免终生有愧受辱呢!
通晓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不失为一种才艺,可用以自我充实。父亲史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那些读书的人,从伏羲、神农以来,在这世界上,总起来认识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对一般的人的成败好恶,固然不值得提起来议论,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
人们看邻居、亲戚中有出人头地的人物,懂得让自己的子弟钦慕他们,向他们学习,却不知道让自己的子弟学习古人,这是多么无知啊。一般人只要看到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说自己也能当将军,却不知道了解天时的阴晴寒暑,分辨地理的险易远近,比较权衡逆境顺境,审察把握兴盛衰亡的种种奥妙。一般人只知道当宰相的禀承旨意,统领百官,为国各财储粮,就说自己也能当宰相,却不知道侍奉鬼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贤举能的种种周密之处。一般人只知道私财不落腰包,公事尽快办理,就说自己也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诚心待人,为人楷模,御民有术,止风灭火,消灾免难,化鸱为凤,变恶为善的种种道理。一般人只知道依照法令条律,判刑宜早,赦免宜迟,就说自己也能秉公办案,却不知道同辕观罪、分剑追财,用假言诱使奸作者暴露,不用反复审问而弄清案情。推而广之,甚至那些农夫、商贾、工匠、僮仆、奴隶、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中间都有在德行学问上堪为前辈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对事业是有好处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后汉书·虞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
B.宗不悦,延即辞退
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D.衍在职不服父丧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4.下列各句话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阴氏屡请,(延)获一书辄加篣二百。? B.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成)置之。
C.呵使(延)速去。? D.(延)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6.把Ⅰ卷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7.把下面的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
1.A(“约”,应解为节约、节俭)
2.C(A“宾客”,文中意为门客。B“辞退”,文中意为辞官还家。D“在职”,文中意指在官职上,现词义已扩大。)
3.C(C两句中的“乃”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他,小宾语;②代词,那里的,定语。B①介词。因;②连词,连行为与目的。D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并列。)
4.A(B应为“延”; C应为“成”; D应为“邓衍”)
5.D(“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使皇帝醒悟”与文意不符,原文是由于“衍在职不服父丧”,皇帝才有所醒悟。)
6.(1)虞延因为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2)皇帝特意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然有容貌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以高于一般的礼节对他。
7.接触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艰难。翻阅五岳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得多)。细数了八珍的菜谱,认为了解全了菜的味道,还不如厨师尝一口知道的多呢?
本题解析: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官名)。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明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劫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喝叱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次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踢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官职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侮辱
B.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打开
C.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欺骗
D.恺之矜伐过实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甚见亲昵就之而不见所畏也
D.恺之尝因假还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喜欢上邻家女子,大胆追求却被拒绝,于是画女子的像并用针扎使邻家女子患上心痛病。顾恺之趁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邻家女子接受了他的追求,悄悄地将针取掉而使自己痊愈。
B.殷仲堪特别照顾顾恺之,借船给他便于他回乡休假,后来还主动配合顾恺之的作画
请求。
C.顾恺之认为人的四肢体态对作品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价值,真正优秀的作品传神之处
在眼睛中。
D.谢瞻想睡觉时命令别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而顾恺之不觉有异,长咏到天明;顾恺
之用柳叶遮挡自己,并且相信桓玄没有看到他:这都表现了顾恺之痴绝的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A亲近
小题2:B全部解释为“介词,因为”。(A指示代词/人称代词C表示被动,动作指向对方/看见D趁/凭借)
小题3:D(A顾恺之将针取掉。B先是坚决拒绝,后来同意。C没有说四肢体态不具有价值)
附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曾经创作《筝赋》完成后,对人说:“赋的水平可以和嵇康的琴艺媲美,不欣赏的人一定因为是后来写就的作品而放弃阅读,十分看重它的人也一定因为水平高超奇妙而看重它。”桓温引荐他担任大司马参军职位,顾恺之很受桓温宠爱。顾恺之诙谐滑稽爱开玩笑,人们大都喜欢接近他。后来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也十分受殷仲堪的关爱。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因假还家,仲堪专门借帆船给他,到达破冢,遇到大风浪丢失了很多东西。顾恺之给殷仲堪写信说:“这里名叫破冢,我可真的是‘破冢而逃’的,不过人是安全的,船没有损坏。”顾恺之每次吃甘蔗的时候,总是从末端到根部。人们很奇怪,顾恺之解释说:“这叫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描摹刻画特别精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作品。顾恺之每次画人像后,有时都几年不画眼睛。人们询问原因,回答说:“人的四肢体态美丑,本来就在画作中没有什么缺失,传神写照的关键,当在眼睛中。”曾经喜欢过一个邻家女子,挑逗不成,于是就在墙壁上画了一幅女子的画像,用针棘扎女子的心脏部位,女子就患上了心慌心痛病。顾恺之于是趁机表达了他的爱慕之情,女子接受了顾恺之的请求,于是顾恺之就悄悄地将针棘去掉,女子的病情也逐渐好转。他想要给殷仲堪画一幅画像,但殷仲堪眼睛有毛病,坚决地拒绝。顾恺之说:“您的精彩之处正在眼睛部位,如果让我画您这只眼睛,用飞白拂一下,使他像轻云蔽月,岂不很美!”殷仲堪于是就听从了他的建议。顾恺之曾经把一橱柜的画用封条封好前门,寄给桓玄,都是他所十分珍惜的。桓玄竟然打开橱柜的后壁,窃取了里面的画作,却封闭好还给了顾恺之。欺骗说没有打开过。顾恺之见封条和从前一样,只丢失了里面的画作,只说好的画通灵神奇,变化离去,也像人成仙一样,一点也没有埋怨的表情。
顾恺之自夸过度,一些年轻人因此就互相赞美来戏弄他。义熙初年,他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一起共事,喜欢在夜晚月下长啸吟诵,谢瞻每次都要站在远处赞美他,顾恺之就会更加卖力忘记疲倦地唱起来。谢瞻将要休息,让人代替自己,而顾恺之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于是直唱到天亮才停止。顾恺之特别喜欢那些小法术、小技艺,认为索求就会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藏身的叶子,拿来用它遮挡自己,人就看不见自己了。”顾恺之十分高兴,举着叶子遮挡自己,而桓玄这个时候却对着顾恺之撒尿,顾恺之坚信他没有看到自己,十分珍惜这片柳叶。
当初,顾恺之在桓温府中,曾经说:“顾恺之身上痴傻和狡猾各占一半,合并起来看,正好平衡罢了。”因此世上流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六十二岁,死在任上,著作和《启蒙记》流传于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欲共大计 直: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 厌:镇压
C.文静喜,挑言曰 挑:挑逗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 明:明白
小题2: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是( )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 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
(2)臣的官职、赏赐和一般人相等,家中没有余财,实在是不能没有一点抱怨。
本题解析:
小题1:D.说明。
小题2:②是裴寂诬陷,③是刺激秦王故意说的,⑥是临刑前才发出的感叹。
小题3:A.文静只袭了爵位,B.裴寂当时并没有看出秦王的能力;C.秦王探狱实为问计,文静也早有投靠之意。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