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②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③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④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⑤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⑥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⑦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⑧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①②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后汉书·虞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
B.宗不悦,延即辞退
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D.衍在职不服父丧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4.下列各句话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阴氏屡请,(延)获一书辄加篣二百。? B.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成)置之。
C.呵使(延)速去。? D.(延)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6.把Ⅰ卷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7.把下面的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侮辱
B.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打开
C.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欺骗
D.恺之矜伐过实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甚见亲昵就之而不见所畏也
D.恺之尝因假还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喜欢上邻家女子,大胆追求却被拒绝,于是画女子的像并用针扎使邻家女子患上心痛病。顾恺之趁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邻家女子接受了他的追求,悄悄地将针取掉而使自己痊愈。
B.殷仲堪特别照顾顾恺之,借船给他便于他回乡休假,后来还主动配合顾恺之的作画
请求。
C.顾恺之认为人的四肢体态对作品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价值,真正优秀的作品传神之处
在眼睛中。
D.谢瞻想睡觉时命令别人代自己赞叹顾恺之,而顾恺之不觉有异,长咏到天明;顾恺
之用柳叶遮挡自己,并且相信桓玄没有看到他:这都表现了顾恺之痴绝的特点。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欲共大计 直: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 厌:镇压
C.文静喜,挑言曰 挑:挑逗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 明:明白
小题2: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是( )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 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