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19-03-15 16:39:3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小题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
小题2:诗中的梅花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 “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小题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梅花“独暄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引来“霜禽”和“粉蝶”, 表现诗人清高、孤傲、遗世独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眼。只有抓住诗眼才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众芳摇落,而梅花独自开。小园风情占尽,可见一独一尽,尽显诗人对梅的喜爱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很明显诗人借凌寒独自开的梅表达自己的洁身自好的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诗中的语句写出诗人的形象,再点出其所表达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3分)
答:?
?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⑦然犀处:指采石矶.
小题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1分)
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小题3: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周瑜、谢玄
小题2:D
小题3:这三句借古讽今,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


本题解析:
小题1:1分
小题2:3分,“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错。
小题3:4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请概括颈联的描写所体现的“流莺”的精神。(2分)
(2)本诗题为“流莺”,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4分)
(3)从全诗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体现流莺执着的精神追求。
(2)(4分)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2分);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2分)。
(3)(4分)运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1分),托流莺以自伤身世(1分),用流莺的漂荡无依比喻自己飘零不定的生活(1分);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重用的伤感之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是一位由金入元的诗人,金灭亡以后五年才出来做官。
小题1:这首元曲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指出“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典故的出处。作者借它们表现了什么情思?(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2分)开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轻松愉悦的众人“采莲图”, 一唱一和显示出欢乐和热闹,这与作者独卧江楼冷清孤寂的“哀情”形成对比;(1分)作者独卧江楼与梦中鸳鸯双宿的景象形成另一层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江楼上人儿的冷清孤寂、愁情满怀。(1分)
小题2:
“南朝旧曲”出自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或者《后庭花》),“司马泪痕多”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2分)作者借此抒发了深沉的亡国之痛。(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他羁旅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在江南水乡常有这样的风景: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作为航道的江河流到某一处,水面突然开阔,近岸的所在水流平缓。于是人们种上莲荷陵藕,野鸭鸳鸯之类的水禽也在此栖宿。
早晨时,他看到江南水乡的恬美情景。碧澄的湖面上一叶载着采莲女的小舟,从杨柳岸边荡了过去。一群采莲姑娘哼唱着轻快的小调,天真活泼的歌声飘荡在江南水乡的江面上。江南景色宜人,采莲女天真活泼的歌声,让人心情愉悦舒适。。小船驶入莲花丛深处,碧水盈盈,水光倩影,如入仙境。日暮舟满,莲歌唱和,采莲女荡起船桨,驶向归途;夕阳笼罩下,一对对已入梦乡的鸳鸯隐于莲叶丛中,采莲姑娘的歌声惊起了惊破了莲叶间对对鸳鸯的美梦。被惊起的鸳鸯又激起采莲女们更开怀的笑。舟上是一片欢声笑语,采莲女是如此意趣盎然,兴高采烈,互唱互和,打破了夜深的寂静,这就充满了诗的韵味,就是 www.91exAm.org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水乡画。但是她们的歌声笑声在当时的杨果听来竟是那样伤感。与莲荷丛中采莲女相对照的,他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一边是欢歌笑语,一边是独卧江楼,感到冷清孤寂。由鸳鸯美梦的惊破,联想到自己与故国的分离,独处一方。这种孤寂,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不禁心绪不宁、愁情满怀,在江楼上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了,内心的骚动烦躁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对采莲女歌声的不满。睹物思人,无名的烦恼骚动发泄到采莲女的歌声上以后,不禁怅然叹道:“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小题2:南朝旧曲就是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如果唱这支曲子,无疑会加重作者的伤感。“司马泪痕多”,是指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次浔阳江头送客,听了一位商人之妇弹琵琶并诉说了她的不幸后作长诗《琵琶行》,倾诉他同情、感伤的胸怀。眼前情景就像当时的情景,因此他化用《琵琶行》结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自喻。
这首小令用欢乐场景来映衬伤感之情,篇幅虽短,表达的感情却很丰富,通俗朴实,自然婉转,韵味无穷。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