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16:49:03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8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_诗。(1分)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林南的野外开荒,我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C.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 小题3:本诗通过田园美景的描绘来传达思想感悟,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小题1:D 小题1:宅地草房,榆柳桃李,是近景的描写,其景致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是远景的描写,其景致平静安详与热闹祥和相映,视听相合,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淳朴自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村居之乐。
本题解析: 小题1:诗歌在体裁上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等,近体诗又分律诗和绝句。(1分) 小题1: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少无适俗韵,是指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并不是少年进入官场。(3分) 小题1:只要围绕着写了什么景也就是具体描述诗歌描写的景物,怎么写的也就是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即情感来说即可(4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杂诗三首(其三) 【唐】沈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题1:这首诗借助“画眉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小题2:简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借助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和“锁向金笼”的画眉失去自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投放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画眉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宛转鸣唱,后两句写画眉陷入囚笼、失去自由,声音比不上自然的鸣叫动听(1分)。前后对比,鲜明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写出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赞美(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是借助画眉鸟这一诗歌形象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因此,要先分析画眉鸟的形象特点。画眉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翩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丛里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欢欣?可见诗人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 小题2:诗前两句写画眉鸟一边在高低错落的树丛中肆意地蹦蹦跳跳,在争芳斗妍的山花丛中随意快乐地穿行,一边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后两句写画眉鸟被关在精致华美的笼子里,失去了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鸣叫那样悠扬动听的叫声,可见整首诗用了对比的手法。 点评: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立足诗歌的全篇,即使是就诗歌的某一句来理解诗歌的情感也结合上下语境,乃至全篇。具体鉴赏时,要结合题目,要找出诗歌意象并把握意象的特征。有时还要联系作者,有注释,还要结合注释。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解题时应先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指出诗中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对比,要阐明诗歌中是什么与什么构成了对比,且对比点要具体、准确,回答要具体。最后要阐明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而表达效果常涉及到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略加分析。 (2)有人认为词的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满林残照见归鸦”,残阳似血,夕阳的余晖洒满整片树林,迎着霞光,乌鸦也纷纷归巢。此句作者借傍晚“鸦雀归巢”来对比反衬自己有家不能归的现状,表达出诗人的思家之情。(结合词句分析1分,手法2分,情感2分) (2)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什么时候能一家人一起收拾田园,在充实的劳动后团团围坐在温暖的烛火旁煮茶吃茶、共享天伦之乐呢,借具体的画面来表达了对家园对亲人无限的思念。语言朴素平实,亲切生动,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①。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②燕支③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骢:指黑色的骏马。②虏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21.请结合全诗思考一下,“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2.第一句诗中以“飞篷”喻“行子”,有人认为“对飞篷”三字“气馁不称”,应改为“去从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1.包含着作者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 不同意(1分)。用“去从戎”,只是交待了友人去安西的事实,“对飞蓬”以“飞蓬”喻“行子”,用语形象(1分),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乐观轻松,与全诗豪壮的意境浑然一体。(1分) 示例二:同意(1分)。用“去从戎”,直接点明了友人出塞从军的事实(1分),用语平实,交代清楚,并与诗中“金鞭、铁骢、宝刀”等词语前后照应,便于抒发别离的豪壮之情。(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