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5 16:49:0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一名苑城,古代建康宫旧址,六朝皇帝于此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漏阁。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小题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逢李十二衍①
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②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 【注】①李十二衍:李衍,排行十二。②东吴城郭:指苏州。
1.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了两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请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对这两幅画面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晚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作者选取了哪些晚春特有的景物来体现晚春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