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②,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
(2)结合以上文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
参考答案:(1)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 ?
(2)正反对比分析。先提出君对臣若做到“三有礼”,臣就能为旧君“有服”,再从反面分析君若对臣残暴、使用极端手段,臣则“何服之有”。君臣关系的关键在于君对臣的态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两组加粗的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③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A.两个“以”相同,两个“言”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言”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言”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言”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1.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察廉为顺阳长,枸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徕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上遂封长。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稽:计较
B.顷之,使行流民幽州——行:巡视
C.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建:献
D.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报:答复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平当深受皇上重用的一组是(? )
①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②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③以冬月,赐爵关内侯
④复下公卿议封长⑤还卧而死,死有余罪⑥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当年轻时就开始做官并经常得到提拔,因通晓经书而被任命为博士,他论议事务通透明畅,每当发生灾情异象,总是引经据典并分析得失。
B.丞相韦玄成上奏朝廷停止修建太上皇寝庙园,平当上书反对,并引经据典阐述理由,皇上最终听取了他的奏议,下诏继续修建太上皇寝庙园。
C.太后的姐姐的儿子卫尉淳于长说昌陵不可建成,皇上就下诏官员奏议,平当虽然赞同淳于长的观点,但反对策封淳于长,因此被贬官。
D.平当家中有人认为平当应该接受侯印,平当向家人说明拒绝受封的理由并上书辞官,皇上安慰他并赐给他牛和美酒,要他好好养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1)(向他们)说明勃海盐池尚可使用,姑且不要禁止,以此来解救百姓的患难。(平当)所到之处都受到称颂。
(2)第二年春天,皇上派使者召见(平当),想册封平当,平当病情严重,没有前去应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牺牲既成——既:已经
B.得其心有道——道:道理
C.暴之于民而受之——暴:显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践:登上,承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