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22:43: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田横,故齐王田氏族也。宗强,能得人。
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后复得收齐城邑,⑤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于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阳,至博阳,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于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使还报,高皇帝乃诏韂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①,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闲,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頉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注释:①厩置,驿站。?(选自《史记?田儋列传》,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横相之,专国政?辅佐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同“烹”,烹杀
C、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道歉
D、形容尚未能败?容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齐人贤者多附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其耻固己甚矣?吾其还也
D、田横乃与其宾客二人乘传诣洛阳?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起初在历下驻军来抗击汉军,汉王故意派使者郦生到齐国游说,齐解除了战备,放纵士兵喝酒,致使韩信有机可乘,打败了齐国历下的军队。
B、齐军被打败后,相国田横逃到博阳,听说齐王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带兵回头攻打灌婴,结果被灌婴在赢下打败,田横逃到梁地,归顺了彭越。
C、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割颈自杀,让门客捧着他的头去见汉高祖,高祖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为他流下了眼泪,并按王者的礼节安葬了他。
D、立田融资广为齐王、盯齐多年自己为齐王、兵败后入居还到五百余人追随、自杀后二客及五百余人相继自杀等事件,都说明田横能得贤士之心。
4、翻译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①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5分)
②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5分)


参考答案:1、C? 2、D? 3、A 4、(1)齐王田横即将到来,谁敢动他的随从人马,就要遭到灭族之祸!(2)(高帝)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士,听说他们还有500人留在海上,就派使者去征召他们。


本题解析:
参考译文
田横,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强盛,很得人心。
田横再次得以收复齐国大小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自为丞相辅佐他,并专断国政,所有政事,无论大小,皆由田横决定。
田横平定齐国三年之后,汉王刘邦派郦食其到齐国,向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游说,要他们归顺汉朝。田横认为此事可行,就解除了齐国在历下对汉军的防备。汉将韩信本来带兵将要向东攻打齐国。齐国起初曾派华无伤、田解带领军队在历下驻扎以抗拒汉军,等到汉使者到来,就废弃了守城的战备,放任兵士饮酒,并派使者与汉朝讲和。但汉将韩信在平定了赵国、燕国之后,用蒯通的计策,越过平原,突然出击,打败了齐国在历下驻扎的守军,接着又攻入临淄。齐王田广、丞相田横见汉军突然出现,非常生气,认为自己被郦生出卖了,立刻烹杀郦生。齐王田广往东逃到高密,丞相田横逃到博阳,守相田光逃向城阳,将军田既带领军队驻守胶东。这时,楚国派来龙且带领军队救助齐国,齐王田广与龙且在高密会师。汉将韩信与曹参在高密大破齐楚联军,杀死楚将龙且,俘虏齐王田广。汉将灌婴继续追击,又俘虏了齐国守相田光。灌婴继续进军,到达博阳。而田横听到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转过来与灌婴交战。在嬴下,田横的军队被灌婴打得大败。田横逃到梁地,投归彭越。这时,彭越拥兵梁地,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又像为了汉王,又像为了楚王。韩信在杀死了楚将龙且之后,接便命令曹参继续向胶东进军,在这里大败田既并在战斗中杀死了他;韩信又命灌婴追击齐将田吸,在千乘将他击败并斩杀他。这样,韩信便平定了齐地,向刘邦上书,请立自己为齐国假王,刘邦也就因势立韩信为齐王。
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 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于是就住下来。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赢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太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僚,吾尝同僚,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僚故也。”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选自《左传·文公七年》
  注:雍,襄公之弟,晋襄公死后,赵盾准备立雍为国君。穆赢,晋襄公姬欢的夫人,她为晋襄公生下一子,名夷皋,就是文中的太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穆赢抱太子以啼于朝——白天
B.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贿赂
C.训卒利兵,秣马,食——吃饱
D.此必行——不可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戊子,败秦师令狐/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B.赵盾将中军,先克佐/填然鼓
C.舍嫡嗣不立外求君/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D.子疾辞,若何/其无礼于晋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1)现在君主虽然去世了,但他说的话还像在耳旁,你就把这话抛弃了,想要干什么?
  (2)比他们先走一步就会在心理上压倒他们,这是行军打仗的最好谋略。驱逐仇寇如同追捕逃犯,这是打仗的最好方策。
  (3)我和他是一样的罪过,我又不觉得他正当,有什么可见的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袛、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袛、萧建送丧至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袛、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干:干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咨乃病去
  ②因请为设食,曰?
B.①敦煌曹皓
  ②欲速朽?
C.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
  ②今过界不见,必天下笑?
D.①使饰巾出入,请讲议
  ②子胤不忍父体土并合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袛、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侍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他却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1)强盗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送东西给他们,但是没有赶上。
  (2)做官三年,因病请求免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2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去比:等到
B.大类女郎也类:像
C.大母过余曰大母:祖母
D.往往而是往往:时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稍微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
?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

(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于轼____________
(2)从轼于凤翔____________
(3)君立屏听之____________
(4)未期年先君没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乡贡进士方女——蚓无爪牙
B.其后轼有忘——此人为具言
C.已而果——有穴窈
D.由是始知其敏而静——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_______________二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嫁
  (2)做官
  (3)间隙、夹缝 、中间
  (4)一周年(一整年、满一年)
2.B
3.(1)(她)每天用已逝父亲用来告戒我苏轼的话提醒(或告诉)我。
  (2)你虽然死了,不过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有什么遗憾的呢?(或:你虽然死了,我这一生有与你结为夫妇这样的幸事,还有什么悲伤的呢?)
4.一类是见风使舵、投人所好的人;一类是对结交过于轻率的人。(意对即可)
5.知书达理、敏静娴淑;体贴丈夫;卓见有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