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22:43:58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加粗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木之性日离矣    而卒
B.日爱之,其实害之   鸡狗不得宁焉
C.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橐驼非能使木寿孳也
D.其实仇之:故不我也  以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稍异于前。——制:形式,规制。
B、夫子之。——哂:批评。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D、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粱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徒淮阳王武为梁王。粱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粱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昊楚先击粱棘壁,杀数万人。粱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昊楚。吴楚以粱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雎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粱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粱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粱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避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粱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粱王。粱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容言曰——从容:平静的样子
B.以吴楚——距:抵御
C.大宫室——治:管理
D.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后亲故——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关下——且贰楚也
C.上疏留——乃使韩安国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侍中——公孙诡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一组是(  )

①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人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睢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粱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粱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⑴不少成语出自《论语》,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面语段的成语。(1分)
?
⑵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4分)
?
?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唐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凭借吏部拔萃科考取进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在长安访求借住的地方,寻得常乐里从前关相国私宅的东亭住了下来。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枝叶凋敝,没有生气。向关家还活着的老人询问,就说:“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此,从那时起,做筐篓的来砍,做扫帚的来砍,砍剩的竹子,高的不到八尺,数量不到百竿。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在竹丛中,长得茂密,有的不再是竹子的原本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由长者的手种植,却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于是铲除那些茂密的草木,搬运那些粪土。松好竹间的泥土,堆起竹下的培土,不到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了清阴,风来有了清声,竹子似乎有所依,也有所喜,好像有情.对它的际遇有所感激。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唉!竹子只是植物,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与贤者有相像的地方,如果人们怜惜它,栽培它,(它都会如此,)更何况(对待)那些真正的贤者呢?这样那么,竹子比草木,就像贤者比众人了。唉!竹子不能自己区别(于其它草木),只有人才能加以区别;贤者不能自己区别(于众人),只有选用贤能的人才能加以区别。因此我写下《养竹记》,书写在亭壁上,来留给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想让当今选用人才的人听到罢了。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小题4: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1)表现在:?
(2)目的是:?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