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2019-03-15 22:44:2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刺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喻。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
(2)“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梅花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题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小题1: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或虚实相生)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共8分)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小题1:第三联中的 “拂”“侵”两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
小题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 都将竹子拟人化(答“动态”亦可,1分),“拂”即拂动,轻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即渐渐进入,“影侵棋局”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2分),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1分)。
小题2:(4分)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2分)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随遇而安)、淡泊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是一道炼字题,炼字题的格式是“解词+释句+手法+作用”。理解本题首先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入手。拟人手法的作用是使物形象、生动。再结合“拂”“侵”的对象——琴床、棋局,则可见高雅、清闲之境。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2:理解本题首先要看懂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所以分析竹子的形象时,要抓住描写意象的句子分析其特点。诗歌的第二联“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就概括了竹子的特点,然后结合诗人被贬的事实,不难得出答案。
点评: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是按照描写意象、分析意象特点、归纳思想情感的步骤进行。本题的提问就是按照此顺序设问的,所以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①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昊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愁”?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比喻、顶真”也正确,只答“顶真”不给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突出客愁绵长。(意对即可)
(2)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的惊喜之情。诗人不敢相信已到家乡,但抬头却望见了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独幽,胜境超然,涵咏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2)对比,下阕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