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22:50:54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意林》杂志的封面上曾经刊登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能成为完美的自己,只要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大家还是小家?是良心还是钱财?是奋进还是苟安?是勇敢还是软弱?……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①审要求:?a.显性要求:?b.(有无)隐性要求:?②审(标题)内涵:?③审提示(材料提示语):
(2)编写提纲训练
中心(用一句简练的话写出你要写的文章的中心):?开头:?(注明如何点题)?中间:?(注明中间如何扣题)
结尾:?(注明结尾如何照应题目)
你的亮点设置:?
写作提示?写作前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一个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的话题来写。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良心、奉献、奋进,还是亲人、师长、朋友?也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你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你就能成就完美的自己。
要注意的是:如果所写的文章是议论文,就要围绕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成立;论据要充分精当,有说服力。如果写的是记叙文,就要通过记叙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做到叙述流畅,有文采。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因为生命之中不能缺少爱,所以我们要带着爱上路;因为勇气可以克服在生命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所以我们要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梦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所以我们要带着梦想上路……
请以“带着?上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居德国的摄影家王晓慧说:“能够创造性的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女足明星温利荣说:“每天睡一个懒觉,几乎是我最大的享受。”有人以仕途得意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水为享受。什么是享受,真是见仁见智,耐人寻味。
  请以“享受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主确定立意;文体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报载:“前不久北京遭遇雾霾围城,行人甚至宠物戴口罩已不再是新闻,北京大学校园内李大钊,蔡元培等先贤的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
请根据这个报道,结合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逢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雾霾来了
那一夜,我在浓雾的笼罩下回到家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睡着了。睡得很沉,似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嗨,快醒醒,不要睡了!”突然,一声催促把我惊醒。我睁开眼一看,一位白发苍苍,戴着厚重老花镜的老爷爷坐在我旁边。我连忙起身,环顾四周,我正坐在一个小飞行器里,飞行器运行的速度很快,外面的景象都模糊不清。
“你是谁呀,我现在在哪里?”我好奇地问。
“我是Q博士,我们现在在一个时光飞行器里,很快我们就要到2050年的世界去,小朋友,想要和我去玩一玩吗?”
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我很想放松一下,于是连声答应。
2050年,世界面临着一个问题,空气污染。从外星看地球,除了四大洋、高原、盆地、沙漠、热带雨林、草原、南极、北极等无人区域以外。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那些是什么呀?”我问道。
“那是雾霾!”Q博士说,“受空气污染的影响,世界完全被浓雾笼罩。我们看来得降落了,不然我们在空中什么也看不到,我们就选……A国吧!那里空气污染指数小,不容易生病!”
飞行器降落到A国的首都。我们下了飞行器,Q博士按了飞行器表面的一个按钮,飞行器缩小成玩具飞机大小。
我们入住了一家宾馆,打开电视机,每个频道都播放着世界的空气污染。电视里记者们正采访着国家气象局,环保局等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士。那些人都很严肃的样子,分析着雾霾的原因、后果,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他们都纷纷表示要让全国人民看到他们缓解污染、治理雾霾的决心。
“这个国家看来还是很有信心治理好雾霾的!”我对Q博士说。
但Q博士摇摇头说:“这些专家只是提出了对雾霾的各种看法与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太合理,他们没有从根本解决污染问题,走,我们去闹市区看看!”
闹市区的人数比我想象的要多,但是他们一个个都带口罩,裹得严严实实,而且一脸忧愁的表情。我和Q博士乘着飞行器来到郊区。只见郊区里全都是工厂,烟雾弥漫,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烟囱上喷出黑烟升到空中,凝聚成一团灰蒙蒙的云。
“这个国家真奇怪,说好要治理雾霾,这些工厂怎么还在工作呀?”我问道。“所以嘛,这个国家所谓的专业人士只是嘴上说说而已!”Q博士叹了一口气说,“很快这个国家就要从轻度污染上升为重度污染,我们必须离开这里。”
“那赶紧走啊!”我急切地说。我们坐上飞行器,来到了B国家。
B国家的空气污染较重,但从行动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治理雾霾的决心很大。我们来到它的首都,大街上,私家车很少,只有公交车和部分出租车。郊区里,工厂几乎全关闭了,没有浓烟,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人们身处不良的环境,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Q博士为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决定在这个国家住一段时间。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打开电视,新闻报道:“B国家由原先重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而A国可想而知,已达到重度污染,哮喘、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不断蔓延,医院都挤满了人,没受传染的人只好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叮铃铃……叮铃铃……”床头的闹钟响起,哦,原来是一场梦。我拉开窗帘,仰头一望,南京的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雾霾来了,不同的国家,应对的方式差别竟如此之大。我回想着梦中的情节,若有所思。
生活中,雾霾就是一个个困难。生活中的雾霾来了,你是选择勇敢面对,迎刃而解,还是自我安慰,最终回避呢?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必须仔细阅读材料,弄懂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材料讲的是北京的雾霾,实际就是讲环保的问题很严重,就是讲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当前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因此作文应当主要从环保的角度立意。可写成议论文,也可编故事或小说,写成记叙文,还可加以想象写成科幻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国家教育部 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以“ 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用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本题解析:例文
读《红楼梦》感悟钗黛
樊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我国文学著作中最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在太虚仙境中,二人并列于十二钗正册之中,但却有着极不同的性格特征。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咬尖’好胜,她的恋爱悲剧和早夭,并不值得同情;薛宝钗倒挺叫人喜欢的,性格温柔。”有人干脆说:“找个薛宝钗这样的对象不赖,真是个贤妻良母。”
这种看法太不公平了。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由于丧母过早,不得不寄养于外祖母家中。一进贾府,她就抱定这样的主旨:“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样小心谨慎做人,或许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原因在于她毕竟是林黛玉,未能改变心直口快、自尊敏感的个性,说不定哪句话就把周围人得罪了。史湘云与她逗趣,说她像戏台上的小旦,众人笑着附和,她本来也可以跟着附和一句,或付之一笑,但她却非常敏感地觉得这样把她和戏子相比是一种取笑,于是立即表现出一种非常不满的样子。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她也感到不快。
在林黛玉身上有着过多的敏感和自尊,这种性格和她的身世直接相关。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她,是寄人篱下的女子;她,是孤高自傲的才女;她,是多愁善感的娇小姐。她想摆脱命运又无法摆脱,这使得她心灵受到很大扭曲,烦恼也无时不笼罩着这个少女的心。
一次,她夜间去怡红院。晴雯误以为是丫头,拒绝开门,这却引起她的诸多心事,“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怄气,也觉没趣”。第二日,见满地落花,她由景触情,写出有名的葬花词。
林黛玉的这种孤高自傲,是她痛苦的根源,这不能归咎于她,而在于封建制度本身。
林黛玉不仅身世值得同情,她爱情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情,绝非在于金钱和宝二爷的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份真诚,她不像宝钗那样去规劝宝玉关心仕途,而是与宝玉一样讨厌功名,追求自主婚姻,心心相印。
相比于林黛玉,薛宝钗则截然不同,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有名的“ 冷美人”,连吃的药都叫“冷香丸”,由此可见,她却是有一番心计的。初入荣国府,这位出生在皇商之家的千金小姐,给人的印象便与众不同:“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曹雪芹在初次介绍她时便说:“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凤姐对她评价为:“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以这种“会做人”的态度周旋于荣府之中,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处得八面玲珑。在这件“ 和善”的外衣之下,却掩盖着她丑恶的灵魂。
她是一个很善于奉承、迎合的人。她知道在荣府中要依靠贾母,因为贾母可以一言定乾坤,这一点被工于心计的薛宝钗早看在眼里。贾母为她过生日时,叫她点戏,她便投其所好,点出贾母平日最爱看的戏,因此得到了贾母的“更加喜欢”。
一次在园中她偶听到丫鬟小红和坠儿说的私房话,又无处躲藏,力求自保,心生一计,装出追打黛玉的样子,来个金蝉脱壳,无形中又嫁祸黛玉。金钏跳井,本为王夫人所逼,宝钗听后却若无其事地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足掉下去了。”如此会“ 体贴”人,怎样不被赏识呢!这一切表演,明眼的人一下子便看出,隐藏在她身上有那么多残酷的本性,牺牲别人的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她规劝宝玉要看重“仕途”,与宝玉的叛逆格格不入,更显示她死心塌地效忠于封建阶级的本性。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容貌,服装,灵魂,思想。”以此来衡量薛宝钗,便可断出这个人物身上的是非了。
雪芹先生笔法神韵,勾画出的人物现实贴切,该赞的话早已有人说过,就让一段戏文结尾吧:“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