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2)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小题4】方希则因美好的才华而步入仕途,但三次进士考试都不成功,真是命运不佳。他不被时代所
用,却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他的高雅的君子之风真是深厚,与历史上的贤人几乎类似。方希则被尚书台召试。因为有关官员的歪曲,成绩优秀却被免除。而方希则却安静如常,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方希则是位通达的人。方希则他日必能光耀环宇,身居高位,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
本题解析:
【小题1】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息:减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一)“为”字动词的用法:1、“为”字表动作、行为的用法:有“做”“作为”“充当”等义,翻译比较灵活。2、“为”字表动作,行为的结果的用法:可译为“变成”“成为”。 3、“为”字表心理的用法:可译为“以为”“认为”。 4、“为”字表判断词的用法:是。(二)“为”字介词的用法: 1、“为”字表被动的用法: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为”字介绍原因或目的的用法:可译为“为了”“因为”。 3、“为”字表代替的用法:译为“给”“替”。 4、“为”字介绍涉及的对象对的用法:向。5、“为”字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的用法:可译为“当”“等到”等。(三)“为”字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的用法:“呢”。分析可知,C.为: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是以”“就”“舒卷”(2)“以”“沉冥郁堙”“岂非…邪”。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方希则”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一定要审准题意,即结合最能表现“方希则”性格的事例去思考。文中这方面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有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具有高雅深厚的君子之风。他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方希则是位通达的人,他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庄子把官场看作是栅栏囚笼,班固把名声看作是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是人们最想要的,难道他们这样厌恶吗?大概他们有所感触罢了。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所以他们正气浩大,勇气超过孟贲、夏育,不在意毁谤和称誉,他们的气量坦荡,喜怒不表现于外,能达到这样,才是达人的节操和大家的风范。
方希则因美好的才华而步入仕途,但三次进士考试都不成功,真是命运不佳。他不被时代所用,却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他的高雅的君子之风真是深厚,与历史上的贤人几乎类似。
自从我来到京城,在客栈居住,往来于金马门(学士待诏之处),第二次见到方君已经是第二年春天。适逢天子正仰慕儒学,招揽俊才,开设科举,诏命各乡举荐,各地才俊携带贡品怀揣信函来到公车府,从十到百,直至上千人。我虽然后进晚出,但因为游走于那些衣裙相牵、脚背相摩,捋袖伸膊的人流中间,交往的人当然就很多了。我较晚才认识方君,路上初次相逢,一见如故,双方交谈,开怀大笑,忘乎外形,心心相印,即使是当年庄周与惠子在濠水桥上的交游,也比不上我们这种情形。不久,方君被尚书台召试。因为有关官员的歪曲,成绩优秀却被免除。士大夫中的评议者都为他伤心鸣冤,而方君却安静如常,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几天之后他购买行装,准备舟船,顺流东下。因为与我有过交往,向我索要文字作为赠序。
见识宽广、器宇恢弘的人看得见远方,通彻祸福依存之理的人能够做到知晓天命。这些都不能够向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讲述的。希则是位通达的人,可以完全给他讲明。过去公孙弘曾经退隐归田,乡人两次推荐,在朝廷策论比赛中最终夺得第一。西汉刘向(本名更生)几十次上书朝廷,皇上每次看到他的奏折都不予采纳,然而他最终成为汉代名臣。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让他徘徊不进?良工最后才完成的往往是宏大的器具,稍后出发而最先到达的通常是优良的骏马。希则他日必能光耀环宇,身居高位,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这种未来并不遥远,本是希则的衣袋所藏之物而已,难道还要借助我的进荐之言吗?酒过三巡,客人都要离席之时,我率性写下这篇赠序,恐怕词不达意。同年的景山、钦之、识之也都赠诗送别,全都洋溢着饯别叙旧的浓浓深情,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堡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缝攒代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竞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矩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袱葬顺冢,立双庙祀之。(选自《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稍:稍微
B.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祀:祭拜
C.乘夜顺流断短破围冒进,众皆辟易——辟:通“避”,躲避
D.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意:料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顺张贵英勇无畏的一组是(? )
①贵先登,顺殿之
②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
③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④众乘锐凡断铁短攒卡弋数百,转战百二十里
⑤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
⑥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将领将三艘小船连在一起成为一艘舫,用中间一艘小船装载兵士,左右两艘则将其底凿空并盖上盖子来作为掩饰。
B.张贵率军突围时,元军“皆辟易”,只是由于叛兵的出卖,使得元军占据龙尾洲以逸待劳,才导致突围失败,自己被擒,被杀。
C.张贵突围前派遣两名士兵赴新郢求援。这两名士兵,在重围中置生死于度外,成功突围,最后竟然到达了郢,表现得无比英勇。
D.在各船中装备各种作战工具,入夜过了三刻后才起航出江,并用红灯作为信号,能看出张顺张贵在率军解救襄阳之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1)张顺张贵都智勇双全,一向被将士们信任,让他们担任都统。
(2)不久襄阳已经平定,张贵于是告别吕文焕向东而下,他检阅了自己的部下,到上船时发现自己帐前一名曾经犯了错误被鞭刑过的人逃走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1)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2)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参考答案:
(1)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2),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本题解析:关键词和采分点
(1)为:治理
(2)诈力:欺诈的手段
【译文】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