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奋以奇经明当仕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砌南阁子 D.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虽然(自己的生活)俭朴,却极力求取美食来孝敬母亲。(每句1分)
(2) 太守梁统非常敬重孔奋,不用长官待下属的礼节对他。(相、以官属、礼各1分)
(3) 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 (谢,应为“感谢”)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C (两个“乃”均为引出结果的连词,相当于“于是、就”。A前“见”表被动,后“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B前“以”,动词,认为,和句中“当”呼应,后“以”介词,凭借; D前“而”连词,表转折,后“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那么”)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 (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 行为; 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清廉”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孔奋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清廉”,有的可能能体现“清廉”,却是别人的行为,或者不是直接表现。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D ( 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是孔奇所著,不是孔奋。 “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是孔奇所著,不是孔奋。 ” )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事”指侍奉,“虽”是指虽然,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相”为偏义复词,偏指梁统,“以官属”是用长官待下属的意思,“礼”是礼节,各1分,句意完整1分。(3)这个句子中每句1分,句意通顺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孔奋传》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欲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臧长。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魄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氏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魄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奋,拜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疾错误行为。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他的弟弟孔奇,曾在洛阳求学。孔奋认为孔奇熟悉经典,应当为官,他自己则称病辞官,居于家乡,在家中去世。孔奇博通经典,著有《春秋左氏删》。孔奋晚年有儿子名孔嘉,官至城门校尉,著有《左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6分)
《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 以 尘 为 野 马 恐 不 然 也 野 马 乃 田 野 间 浮 气 耳 远 望 如 群 马 又 如 水 波 佛 书 谓 如 热 时 野 马 阳 焰 即 如 此 物 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小题1:“野马”和“尘埃”典出《庄子》中的《?》(2分)
小题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逍遥游》
小题2:学无止境(1分);不要盲目迷信古人(1分)。
本题解析: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有鹦鹉飞集他山(?)
②.山中禽兽皆相爱(?)
③.然何足道也(?)
④.然吾尝侨居是山(?)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栖止②.喜欢它③.值得④.移住、寄住
2.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就替它扑灭了火。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本题解析:
1.①.栖止(课文有“沙鸥翔集”,栖止)
②.喜欢它(根据上句“有鹦鹉飞集他山”可知“此处的相爱”是“爱相”的意思)
③.值得
④.移住、寄住
2.注意“嘉”、“义”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根据寓言故事鹦鹉为何得到嘉赞入手)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便离开了。过了几个月以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便入水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救火。天神说道:“你即使是一片好心,但是这水哪里值得一提呢?” 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这么点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毁灭啊!”天神赞扬它的义举,马上帮它把火扑灭了。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