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2019-03-15 23:29:0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干:才能
B.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至郡,恩惠之化布:宣告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3分)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5分)



2、阅读题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比去,以手阖门
B.善刀而藏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技盖至此乎
D.敛不凭其棺既然已,勿动勿虑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题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2分)
?
小题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2分)
?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暧暧(昏暗)
B.枉用相(问候,怀念)/越(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山不高(满足)/俗(本性,气质)
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乏。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 “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间与之——游:交往
B.京令弃疾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纳之——嘉:高兴
D.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筮仕,决蓍——具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不顾——驰椒丘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
①劝京决策南向②弃疾间与之游③弃疾斩其首归报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