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每对三处给1分)
小题1:⑴(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再拜”1分,“生死肉骨” 1分,句意流畅1分)
⑵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 “事”1分, “迁”1分,“与”1分,句意流畅1分)
⑶汉武帝很赞赏他的信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节把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送回去,。(“乃”1分,“匈奴使留在汉”定语后置1分,句意流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稍:渐渐。)
小题1:D(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小题1:A (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小题1:略
小题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出来,那些事情就都解决了。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②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节选自《元史》卷一九O)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发其罪而按之按:考察
B.然犹杖其私人。私人:亲信
C.平反大辟之狱狱:案件。
D.且既经赦宥,宜释之宥:宽恕
小题2:以下信息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②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③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④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⑤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⑥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 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答:?
(2)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5分)泰定三年,皇帝下诏征选遗才将他征召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恩宠礼遇极优厚。
(2)(5分)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
本题解析:
小题1:按:案问,追究
小题1:?①“赡思独不往见” 表明他不攀附权贵④“议请勒归本族”体察民情善为政。
小题1:“先后平反多起冤狱”错,应是“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 “征”“ 遇”“ 渥”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 “活”、判断句、“执”,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赡思字得之,他的祖先是大食国人。赡思九岁时,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到二十岁左右时,他的学业得到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的指导,由此得以阅读大量图书,并付之实践,这些全是扎实有用的学问,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为大家所推崇器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有人便劝赡思去应试,而赡思只是笑笑而已。泰定三年,皇帝因征问遗才将他诏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礼遇极厚。当时倒剌沙执掌国家的权柄,许多西域人都依附于他,而独有赡思不去巴结他,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赡思,赡思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至元二年,赡思被任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的亲戚中,有人在陕西行省任职,恣意妄为,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到赡思巡察云南时,凡发现违法的省臣官吏,即令那人解职离去,这种作法,使周边藩属大为震惊。至元三年,赡思在浙西肃政廉访司任职,就追究处理了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吏的贪污罪,使浙西地区郡县官吏不敢再有贪赃枉法的人。浙西地区的寺庙私藏奸猾之人,所谓道人、道民、行童等,都是些违犯道德人伦的人,他们逃避徭役,使国家民力日损,查证嘉兴地区,即有二千七百多人。因此,赡思就建议将他们遣归回家,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认为他的话很对,便著文为令。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所至各地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但却从不故意轻判人罪,以谋取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他曾与五府官员在咸宁县办案,有一名叫宋娥的妇女,与邻居私通,那位邻居告诉宋娥说:“我要杀了你丈夫。”宋娥说:“张子文将要杀我丈夫。”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死了。官府追凶多日,宋娥才将张子文要杀他丈夫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五府官员认为这不是共同杀的,而且已经过大赦宽恕,应释放宋娥。赡思说:“张子文是以为宋娥一定同意他这么干的。而且,宋娥的丈夫已死了近十天,宋娥才说出这件事,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枢密判官说:“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赡思说:“这是故意使人逃脱罪责,不是平反。而且,您要给活人积阴德,那对死人将如何交待?”便独自上书刑部,最终为宋娥定了罪。赡思处理刑狱定罪大多类似处理宋娥这样的事。至正十一年,赡思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文孝。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①。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②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③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厌旦④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⑤,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⑥,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注]①法内史:法若真,胶州人,曾任内翰林国史院中书舍人,故称之为 “内史”。主计仆:掌管财务出入的管家。②蹇(jiǎ n 简)劣:驾劣、劣等。③香社:结伙朝山进香、祭神叫 “香社”。④厌旦:明晨。⑤客侣:合伙在外经商。⑥夜台,墓穴,冥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问逆旅主人姓名旅舍,客舍
B.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询问,追问
C.曩见公子,情神冷落先前,从前
D.趋进笑言 催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旦日俟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B.杀骡以进险以远,则游者众
C.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扣弦而歌之
D.柳如其言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B.柳西川四十余岁,生了个儿子, 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骡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4分)
(2)适有小故,不暇叙,明日当相谒。(4分)
(3)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儿子长大后,浪荡奢侈不守规矩,柳西川一生的积蓄被挥霍殆净。
(2)我恰好还有件小事,来不及叙谈了,明天去拜访你们。
(3)(像柳西川这样)突然得到巨额财富,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还钱的时候多难堪。
本题解析:
小题1:趋:疾走,奔向
小题2:C.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A.之:代词,他/音节助词,可不译。B.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连词,表并列关系。D.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代词,可译为“自己”。
小题3:柳氏子是“大怒骂”;“寻死”意为“不久死去”。
小题4:⑴4分。“荡侈”:浪荡奢侈,1分;“逾检”:不守规矩,1分;“囊积”:一生的积蓄,1分;大意1分。⑵4分。“适”:恰好,1分;“谒”:拜访,1分;“相”:指代性副词,你们;大意1分。⑶4分。“暴”,突然,1分;“何如”为 “为什么,有什么”的意思1分;省略句,补充“像柳西川这样”类似的意思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胶州的柳西川,是法内史的管家,(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才)生了一个儿子。柳西川溺爱儿子到了极点,什么事都由着儿子的性子,唯恐违背了儿子的意思。儿子长大后,浪荡奢侈不守规矩,柳西川一生的积蓄被挥霍殆尽。后来,儿子生了病,柳西川本来养着一个好骡子,儿子说:“肥骡子肉好吃,把骡子杀了给我吃,病就好了!”柳西川便想杀匹跛骡子,儿子听说后,愤怒地咒骂起来,病势也更加沉重,柳西川很害怕,忙杀了好骡子给他吃,儿子才高兴起来。但只吃一片骡肉,便扔在一边不吃。病情终于没有好转,不久就死了。柳西川心情悲痛得直想死去。
过了三四年,柳西川村里的人结香社去泰山祭拜。走到半山腰,见一个人骑着匹骡子迎面奔跑过来,奇怪的是那人模样非常像柳西川死去的儿子。等他来到眼前一看,果然是。那人下骡来给每个人作揖行礼,相互问候了下。村人都很惊骇,也不敢提他已经死了的事,只是问他:“在这里干什么?”柳子回答说:“也没什么事,四处跑跑罢了。”便打听众人所住旅店主人的姓名,众人告诉了他。柳子拱拱手说:“我正好还有件小事,来不及叙谈了,明天去拜访你们。”说完,骑上骡子走了。
村人回到旅店,以为柳子未必真来。第二天一早等着他,他果然来了。把骡子拴在走廊的柱子上,走进屋子说笑起来。众人说:“你父亲天天想念着你,你怎么不回去探望探望他呢?”柳子惊讶地问:“你们说的是谁呀?”众人回答说就是柳西川。柳子一听,神色大变,过了好久,才说:“他既然思念着我,请你们回去捎话(给他):我于四月七日,在这里等他 !”说完,告辞走了。
村人回去后,把当时的情景讲给柳西川。柳大哭,按约定的时间赶到那家旅店(去见儿子),他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店主人。店主人劝阻他说:“那天我见你的公子神情很冷酷,像是没安好心。依我看来,还是不见为好!”柳西川哭泣着,不相信店主人的话。主人说:“我不是故意阻止你,鬼神的事情不能以常理来度量,我是怕你遭到伤害。如果你一定要见,请你预先藏在柜子里,等他来后,看看他的言语和神色,如可以见你再出来。”柳西川按他说的藏在了柜子里。一会儿,柳子果然来了,问店主人:“姓柳的来了吗?”主人回答说:“没有!”柳子气愤地骂道:“老畜牲干什么不来!”主人惊讶地说:“你怎么骂父亲?”柳子又骂道:“他是我什么父亲!当初我讲义气和他合作经商,没想到他包藏祸心,暗中吞了我的血本,蛮横无理赖帐不还!这次我一定杀了他才甘心,他哪里是我什么父亲!”说完,径直出门,边走还边骂:“便宜了他!”柳西川在柜子里听得清清楚楚,冷汗从头一直流到脚跟,大气也不敢出。直到店主人叫他,他才钻出柜子,狼狈地逃回了老家。
异史氏说:“(像柳西川这样)突然得到巨额财富,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还钱的时候多难堪。(柳子)把家业糟蹋浪费的一干二净之后,死了犹不忘报仇,人的怨毒之心也太可怕啦!”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加:更
B.积水成渊 成渊:汇成江海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宏大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字“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或百步而后止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⑴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⑵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
本题解析:
小题1:渊指的是深潭
小题2:都表转折关系;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B,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C,前者表假设关系,后者表承接关系
小题3: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