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①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②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 ③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④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⑤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⑥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
B.士不可以不弘毅
C.仁以为己任
D.何以文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士不可不弘毅?(意志坚定)?B.何以文为?(文采)
C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 D.恭而安?(安详)
小题3:下列各项不属于“君子之风”的一项是(?)
A.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
B.既有纯真的品质,又能够做到文质彬彬。
C.不惧怕死亡,死而后已。
D.具有谦恭温让安详的神态。
4、阅读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羼。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附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 “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