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 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1)我(厉王)母亲不该因赵国谋反获罪,辟阳侯未能力争;(2)吕后谋杀赵王母子,辟阳侯不尽力劝阻;(3)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照抄原文不得分;大段翻译,不够简洁扣1分。)
小题4:①皇上哀悯(怜)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伤”、“亲”、“治”各1分)②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特”、“苦”的用法、“复”各1分)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 (“考”、“馈”、“弃市”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舍:安排住处。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舍”解释为“舍弃”从文意解释不通,前面有“筑外宫”可知和住处有关,解释为“安排住处”。
小题2: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由文中句子“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乃不食死”可知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选项事件错误。
小题3: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注意语言的简介和层次性,不要照抄原文。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①伤——哀悯,志——心愿,弗——不。②特——只是,复——回来。③逮——收捕,考——拷问,发——打开。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 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 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用“/”给文言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参考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对一处0.5分,多画一处扣0.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原文: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附【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B.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用:因为
C.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数:屡次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鄙人:本人,“我”的谦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士以此爱乐为用知之为知之
D.其李将军之谓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4分)
(2)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4分)
小题4:你认为李广的英名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第九》)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8分)(1)(4分)匈奴大规模入侵上郡,天子派宫中贵人(或:宠信的太监)跟从李广学习带兵,抗击匈奴。(大意正确2分,“勒”、“习”翻译正确各1分。)(2)(4分)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浊酒等慰问品去赠送给李广,趁机询问李广、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打算给天子上书,报告(此次未能擒获单于)军情的曲折经过。(大意正确2分,“遗”、“因”翻译正确各1分。)
小题4:(5分)李广英勇善战,忠厚诚信,爱护士卒,正直廉洁而遭遇不公,以致自杀身亡,令天下同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英勇善战”“忠厚诚信”“爱护士卒”“正直廉洁”“遭遇不公”五点理由中每答出一点给1分。共5分。)
小题5:(4分)颜 渊 喟 然 叹 曰/ 仰 之 弥 高 /钻 之 弥 坚/ 瞻 之 在 前/ 忽 焉 在 后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诱 人/ 博 我 以 文/ 约 我 以 礼/ 欲 罢 不 能(答对二处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和语境相符。题中,D项错误明显:文中“悛悛”之意是“小心谦恭、诚谨忠厚的样子”,所以此处的“鄙人”不可能是司马迁的谦称,而应是“鄙陋、知识浅陋”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可结合运用结构分析法和比较法,先根据该句大意揣摩出该虚词意思和作用,然后对该项两句加以比较。题中,A项的“之”都作第三人称代词。B项的“乃”,前者作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后者作连词,表转折。C项的“为”,前者作介词,相当于“给、替”;后者作动词,“就是”之意。D项的“其”,前者作副词,表揣摩猜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后者作代词,指代“那种(趋势)”。
小题3: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勒”是“带领”之意;“习”是“学习”之意。第(2)句中的“遗”是赠送之意;“因”是“趁机”之意。
小题4:回答此题,应明白李广能英名流传的原因,其实就是李广的突出本领和他所做的杰出贡献,这需要在文中筛选有关信息。比如他的“英勇善战”,他的“忠厚诚信”,他“爱护士卒”,他“正直廉洁”。此外,他的“遭遇不公”也是人们为之叹惋而使他英名流传的原因。
小题5: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把握文段大意,再先找出动词,然后确定此动词的主语和宾语,并参考一些词语作标志。比如本题,首先,动词“曰”便是个断句标志。其次,接下来的三组对称短语“仰之弥高”和“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和“忽焉在后”、“博我以文”和“约我以礼”可因其结构相似且有对应词语确定断句。剩下的部分断句就不难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②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③,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④,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即諓諓罪过孝子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完洁:同“完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B.辄索大杖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已又坐市舍中 卖麻纬以事坐系
D.孝子之族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小题5:(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3分)
译文:?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每处0.5分,共4分):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第一句译出倒装1分,“私”字1分,“致”字1分。)(2分)
②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己,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恒产”1分,“困折”译成被动1分,“斯”字1分。) (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A、列举过错;C、上门勒索;D、完好整洁的衣服。)
小题1:D(A、因,连词;来,连词。B、给,动词;结交,动词。C、坐着,动词;犯罪,动词。D、家族,名词。)(3分
小题1:A(③⑤⑥各说明一个人的特点。)
小题1:B (因文首说“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小题1:略
附:【译文】
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
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华伯的妻子朱氏,每做衣服一定三件,让兄弟平均,说:“二位小叔子没有家室,难道可以让您独自穿得完好洁净吗?”有个小叔子死去,他妻子留下个男骇,朱氏抚养爱护他如同自己生下的。然而华伯,人们见到他只认为他是城中普通居民。
赞曰:两位孝子奔走于集市之间,一生不认识诗书,而能用纯真美好的品行,在无人之处约束自己,遭遇艰难变故,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已,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华伯夫妇如同钟鼓琴瑟一样和谐,汝威终究使顽固愚蠢的人转变,考察他们的一生,都有表现自己胸怀宽广的品格。由此说来,独特行事而担忧很少响应的士人,看到这样的孝子应当感到惭愧啊!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