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6 00:53:07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小题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2、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且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远(把……当作边邑)
B、愿足下虑之(改变)/起不意(突然)
C、诸侯之列(比较)/而燕国陵之耻除矣(被)
D、沛公起厕(去)/杀人如不能(尽)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名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② 髡:剃去头发。
小题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德倍:背离,背叛
C.事发觉会:恰逢
D.士争临城死敌:敌人,仇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今君亡赵走燕
B.公何言孟舒为长者也?|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3:对文中斜字黑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B.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C.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D.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5:请将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畏于匡,曰:“文工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互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 兹:此,这里;后互者:后继者。
小题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
(2)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小题2:表面上看来,孔子说的这番话有点狂妄,但实际上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具体说他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5、阅读题  阅读下列《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 公予丑上》 )
(1)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 述而》 )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