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6 01:01:0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
小题1: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
B.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的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
C.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D.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为“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于文,功劳赫赫: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
B.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C.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D.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
B.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C.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
D.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



2、阅读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简述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2)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斯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斯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
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斯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玛斯洛娃的举动。
第(?)题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一棵老柏树
李木生
在世界古树的阵营中,孔子家乡曲阜的一万多株古柏,也许是最为壮观的生命了。而在这一万余株古柏之中,最让我常常想起的就是孔林门前这棵“逼”得道路绕行的老柏树了。
我不知道它还会活多少年。我也不能确切地知道它到底活了多少年。古树专家也只能告诉我们个大概:它大致“出生”于北魏时期,已经有了1500岁以上的年纪。
只有树木的年轮会透露出它所经历的岁月。风调雨顺了,它的年轮就会宽大而舒展;年成凶险呢,它的年轮又会逼仄局促。丰歉旱涝,肥瘠穷通,1500多个春秋,它的年轮,会密密麻麻地绕列成怎样一幅令人眩目的图画?想想看,一个排列着1500多条不同纹路的额头,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干枯中空的树干早已不是完整的树干,树冠当然也是没有了的。在一人多高的去处,粗大敦壮的树干便已中断、炸裂成数把剑状的木峰,直指上苍。
没了树冠、连树干也已残缺不全且已干枯中空的老柏却依然活着。
老柏活着。
不像年轻的树木,根系呈离心生长式的扩散形。老柏的根系,早已是回缩生长式的收缩形。默然的根,只须就近吸取着些许的水分养料,不再在地下争夺生存的资源。低矮横出的枝叶,也只是尽可能少的享用雨露与阳光,任凭满世界的树木冠盖如云,不再在地上争夺生存的空间。非但不争,它更为地下根系的交错繁荣和地上枝叶的昌盛茂密而欣慰有加。
老柏慈祥地看着这个灾变无数却又始终生机无限的世界。爱,就在它那惟一的枝头日夜流淌
它那曾经沧桑的命运,还有什么没有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灾难与安顺,疾病与健康,苦难与欢乐,生长与死亡……就密布于老柏的生命历程之中。近于孔林,近于“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墓地,当是有过不少大红大紫的机会的。可是它偏偏屡屡不改自己的性情,秉承了大自然的自由本性,壮自己的干、发自己的枝、萌自己的叶。
于是,一切,在它都已经是安然淡然的了。从历史的深处与时间的源头活过来的生命,怎能不让一种博大与仁厚在心头长得枝青叶绿呢?再红火的喧哗,再煞有介事的时髦,甚至朝代的嬗变更替,都不能丝毫干扰它深如苍穹的心境
老柏自在自主的活着。毕竟,这棵老柏的根须已是短而细、枝叶也稀而少了,况且那个生命的通道也太过纤弱了。不要说强大的外部环境在逼它退出生命的舞台,就连它日渐衰竭的筋力也在劝它归于永恒的长眠里。但是,有爱在时时孳生、日夜流淌,怎能不会长寿呢?一股莫名的强劲的力量,在它的生命的通道间充盈蒸腾,甚至在它那早已残缺不全的树干上洇润开来。于是,那根横飞的惟一的枝干,也就张扬成一面生命的大纛了。它平和但却略嫌执拗地向着世上所有的根须与枝叶,发出着善意却又响亮的挑战——
看谁活得健康而又久长,看谁能为这个世界遗赠更多的美好与向往
知道来日的老柏依旧从容地活着,只是更加的孜孜矻矻也更加的感觉灵敏了
一根草芽的破土,一个婴儿的新生,一缕轻扬的炊烟,甚至一条蚯蚓的扭动,都会牵动它如弦的神经。每一个新的日子,它都会如对待已逝的15个世纪那样郑重而又隆重的迎接,然后便是让每一刻都过得饱满而又富有创意。
轻轻地拍着它绝大部分已经干枯的树干,谛听着它那浑厚的“嗵嗵”声,我仿佛听到它在悄悄地给我说:死又怕啥?死不也是一种生,一种生的形式?再不用分一份水分养料,再不用占一份阳光雨露,无非是不能绿了,却照样可以挺拔地站着。一种铁般的颜色,谁能说不也是一种生命的色彩?它的大部分已经干枯的树干和树干上端山峰般错落的残块,不就是一种生命的雕塑吗?也许我的子孙的子孙,会在这尊叫做“老柏”的雕塑前久久地驻足,拍拍它连那溜细细的生命通道也已经失去的树干,与它在时间的长河里交流,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鼓舞与抚慰。
(有删节)
小题1:..文中“老柏活着”“老柏自在自主地活着,”有何含义?(4分)
小题2:..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而在这一万余株古柏之中,最让我常常想起的就是孔林门前这棵“逼”得道路绕行的老柏树了。(2分)
(2)在一人多高的去处;粗大敦壮的树干便已中断、炸裂成数把剑状的木峰,直指上苍。(2分)
小题3:..文章末尾说“与它在时间的长河里交流,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鼓舞与抚慰”,从全文看,老柏树有哪些特征可以给我们以“鼓舞与抚慰”?(4分)
小题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4、阅读题  ?简述匹克威克先生旅途中的一件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埃伦来看望她的弟弟,安东尼正在看晚报。
“他全告诉我啦!”安东尼说着,打个呵欠。“我告诉他,我在银行的存款全都听他支配,可他却开始贬责金钱,说什么有了钱也不管用。还说什么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
“哦,安东尼,”埃伦姑妈叹息说,“我希望你别把金钱看得太重了。涉及到真情实感,财富就算不了一回事。爱情才是万能的。要是他早一点开口就好啦!她不可能拒绝我们的理查德,只是我怕现在太迟了。他没有机会向她表白。你的全部钱财都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
第二天傍晚八点钟,埃伦姑妈拿出一枚古雅的金戒指,交给理查德。
“今晚戴上吧,孩子!”她央求说。“这戒指是你母亲托付给我的。她说,这戒指能给情人带来好运,嘱咐我当你找到意中人时,就把它交给你。”
小罗克韦尔郑重其事地接过戒指,按照男人的习惯,把它放进坎肩兜里,然后打电话叫马车。?
八点三十二分,他在火车站杂乱的人群中接到了兰特里小姐。
“我们别让妈妈和别人等久了。”她说。
“去沃拉克剧院,越快越好!”理查德按她的意愿吩咐车夫。
他们旋风般地从第四十二街向百老汇街驶去,到第三十四街时,理查德却突然推开车窗隔板,叫车夫停下。
“我掉了一枚戒指,”他下车时抱歉似地说,“是我母亲的遗物,我悔不该把它丢了。我耽误不了一分钟的,我明白它掉在哪里的。”
不到一分钟,他带着戒指回到了马车里。
但就在那一分钟里,一辆城区街车停在了马车的正前方,马车试图往左拐,又被一辆邮车挡住了。马车夫朝右试了试,又不得不退回来,避过一辆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那儿的搬运家具的马车。他想后退,也不行,只得丢下僵绳,尽职地咒骂起来。
“为什么不赶路啊?”兰特里小姐心烦意乱地问。“我们要赶不上啦。”
理查德起身站在马车里,望了望四周,看见周围大片地段给各式各样的车挤得水泄不通。而且在这几条街上还有车辆正飞速驶来。曼哈顿的全部车辆似乎都挤压在这儿了。
“实在对不起,”理查德重新坐下时说,“看样子我们给堵死了。一小时之内,这场混乱不可能松动,都是我的错……”
“让我瞧瞧戒指吧!”兰特里小姐说。“既然无法可想,我也不在乎了。其实,我觉得看戏也无聊。”
那天晚上十一点钟,有人轻敲安东尼·罗克韦尔的房门。
“进来,”安东尼叫道,他穿着一件红睡衣,正在读海盗惊险小说。
走进来的是埃伦姑妈。?
“他们订婚了,安东尼。”她平静地说。“她答应嫁给我们的理查德。”?
“哦,安东尼弟弟,别再吹金钱万能了。一件表示真诚爱情的信物——戒指象征着海枯石烂心不变、金钱买不到的一往深情,这才是我们的理查德获得幸福的根由。”
“好呵,”老安东尼说,“我真高兴。我对他说过,我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只要……”
“可是,安东尼弟弟,在这件事上,你的金钱起了什么作用呢?”
“姐姐,”安东尼说,“我的海盗正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让我继续把这章读完。”
第二天,有个自称凯利的人来找安东尼,立刻在书房受到接见。
“唔,”安东尼说,伸手去拿支票簿,“这一锅肥皂熬得不坏。瞧瞧,你已经支了五千美元现款。”
“我自己还垫了三百块哩,”凯利说。“预算不得不超出一点,邮车和马车大多付五美元,但卡车和双马马车提高到十美元。汽车司机要十美元,载满货的二十美元。表演得真精彩啊,罗克韦尔先生?根本没有排练过呀!伙计们准时赶到现场,一秒钟也不差。整整两个小时堵得水泄不通。”
“给你一千三百美元,凯利,”安东尼说着,撕下一张支票。“一千美元是你的报酬,还你三百美元。你不至于看不起金钱吧,凯利?”
(取材于欧亨利《财神与爱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理查德的金钱观和他父亲的大相径庭,而和其姑妈的却惊人相同,但是理查德受到“爱神”眷顾却还是得力于“财神”的暗中相助,颇耐人寻味。
B.埃伦在适当的时候,按照理查德身前托付,将金戒指交给他,从而用人间真情帮助理查德成就了他的爱情梦想,也彰显了她诚信重诺的品质。
C.该篇小说构思奇特,先是理查德在爱情追求上似乎“山穷水尽”,而后峰回路转,赢得兰特里的芳心,成就这一“奇迹”的竟是一场意外的堵车。
D.理查德说“十个百万富翁加在一起也不能把社会规律动上一码远”,但安东尼场外运
作,似乎改变了“社会规律”,这启发读者对金钱作用进行深层而真切思考。
E.小说借助对安东尼、埃伦和理查德等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了即使在拜金主义思潮风行的社会里,要想赢得美好爱情,也只能用即使金钱也买不到的真情。
小题2:小说中的“安东尼”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埃伦”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这篇小说题为“财神与爱神”,可能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