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6 01:24:21 【

1、阅读题  阅读曹操的《蒿里行》,完成下面题目。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成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首领,“群凶”指董卓等。
B.“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像武王伐纣、刘项灭秦一样灭掉董卓。
C.“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是说诸军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淮南”句指淮南袁绍扯旗称帝,而北方的袁术也刻玺,欲行废帝自立之事。
(2)下面是对这首诗思想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蒿里行》是乐府旧题,作者依旧辞写新辞,语言朴实,是一种写实风格。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上节写“势”多为叙述,下节写“实”多为描述。



2、阅读题  杜甫的《登高》一诗,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请简析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雁
韩洽①
朔风吹雁渡江干②,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①韩洽是明朝遗民,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漂泊无归。?②江干:江边
小题1:开头两句诗着意一个“寒”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 结合你的判断,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于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