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注:“同心花”是唐代妇女裁制衣服的一种同心花纹图样。
(1)诗中“皎洁”“寥亮”两个词用得妙,请
你说说他们的妙处。(4分)
(2)对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可有多种解读,请写出你对这个形象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皎洁”可知正当月圆;月悬中天,将近午夜,万籁俱寂。“寥亮”的笛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这两句描绘了抒情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为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交代了原因,以乐景反衬了裁衣妇愁思之重。
(2)这是一个思念爱人出门在外、心中充满愁思的少妇形象。也
可指待字闺中思春的未嫁少女的形象。
本题解析:每点4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小题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小题2:“重洋”与“两颗”的反差,准确地表达了东方民族怎样的性格?(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2分)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有音而独响,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岸。(2分)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不能明确、无法实现,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3分
小题2:表现了东方民族的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2分)虽然思念如“重洋”一样深厚,情感像海洋一样奔腾,但是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点细微的举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意象就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挂图、代数、独弦琴、雨、桨橹、蓓蕾、夕阳等,并不难找,但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是第一节。第二问较难,往往无从把握,难以下手。但如果能抓住本诗的题目,就能好理解一些。实际上,诗人把抽象的思念,比喻成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赋于抽象的思念以具体的形象,把思念比作是“缺乏线条的挂图,无解的代数,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揪心的徒劳的思念呵!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
点评:诗歌是通过诗歌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读诗歌,就须了解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这些形象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的。须了解什么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表现哪些特征。
小题2: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应先理解“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这句诗的诗意,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结合题目“思念”和题干“东方民族的性格”,答案的方向就能清晰了。
点评: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立足诗歌的全篇,即使是就诗歌的某一句来理解诗歌的情感也结合上下语境,乃至全篇。具体鉴赏时,要结合题目,要找出诗歌意象并把握意象的特征。有时还要联系作者,有注释,还要结合注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咏草
[宋]俞紫芝①
满目芊芊②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③,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④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⑤愁。
咏草
[宋]苏泂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着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注]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寓居扬州。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芊芊:草茂盛的样子。③离馆:别墅。④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⑤金钗十二指美女。
小题1:俞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小题2:两首诗都以“咏草”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
小题1:俞诗以草为喻,借草的荣枯,抒发了胜地不常的人世沧桑,寄寓了诗人淡泊名利、恬适从容的人生追求。(2分)苏诗借“草‘遇神农’”,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荒映月”“碧连秋”一个荒凉,一个茂盛,形成鲜明地对比。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小题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3分)
??
小题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句运用反衬(或衬托、对比)的手法(1分),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2分)
小题2:①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2分)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如“花明柳暗”“愁”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花明柳暗”表现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的景象,而一个“绕”字,巧妙的把春色与愁绪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在此描写“花明柳暗”的春色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诗人的凄苦的愁绪,所以,这里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小题2: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具有漂泊在外思乡却又无法归去的凄凉之意,而诗人在“欲问孤鸿向何处?”一句中,以“孤鸿” 的形单影只,生动形象的把诗人的孤寂之情表现出来;“不知身世自悠悠”,以“ 不知身世”的“孤鸿”来比喻自己漂泊天涯前途未卜的凄凉。答题时,重点抓住“孤鸿”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