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席其上 吾其还也 B.以五类看之秦亦不以城予赵 C.一一簇拥而去 太后盛气而揖之 D.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作《师说》以贻之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1)有的人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逃嚣里湖” 、“作意”、第三句判断句各1分,大意1分)
(2)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 “怖”、“ 列星”、第二句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1分)
(3)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纵”、“拍”、“清梦”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或,有的人)
小题2:(A.第一个是介词,按照,根据,第二个介词,把; B.第一代词“它”,代石磴,第二个副词,还是;C.都是连词,表修饰。D. 第一个辅助音节,第二个代词,他)
小题3:略
附:《西湖七月半》参考译文: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
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
A.乐琴书以消忧
B.木欣欣以向荣
C.请息交以绝游
D.登东皋以舒啸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游:交往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动情的话
C.农人告余以春及及:到
D.将有事于西畴西畴:西边的田地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乐夫天命复奚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表目的关系,C表并列关系,D表承接关系。
小题1:“情话”意思是知心话。
小题1:为一般的反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焉求”,追求什么;B“何之”,到哪里;“奚疑”,怀疑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遥妻河东裴氏,高明有德行,尝昼卧,梦有五色采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怀中,心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及生昉,身长七尺五寸,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才俊,自谓无对当时,见昉之文,怳然自失。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欧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①后不复可识。(《南史?任昉传》)
注:服阕(què):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阕。阕,终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敦:敦促。
B.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属:写文章。
C.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直:只是,仅仅是。
D.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忧:父母的丧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分别表现任昉的“孝道”和“文采”的一组是
A.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
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
B.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
(琅邪王)见昉之文,怳然自失
C.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
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
D.哭泣之地,草为不生
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将军王俭对任昉的才学非常赏识,每当得到任昉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读;认为他如果求学孔门,一定会成为孔子“登堂入室”的学生。
B.任昉父子都喜食槟榔。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就认为再也不会有味美的槟榔可吃,便终生不再食用。
C.任昉非常孝顺。为父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D.本文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现了任的才学和孝心。文章虽评价任昉“孝友至纯”,但节选部分没有关于“友”的记载。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敦:勤勉)
小题2:C (“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是其堂叔对他的颂扬之辞,“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表现的是他的“幼而聪敏”的特点。)
小题3:B任昉“终身不尝槟榔”是因遗憾于其父去世前没能吃上可口的槟榔,是他“孝”的表现。
参考译文: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名任遥,为南朝刘中散大夫。任遥的兄长任遐,字景远,自幼勤于学业,家教严谨,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年间,任遐因获罪将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任遥拿着名片去求情申诉,边说边流泪,齐武帝听后很同情,最终任遐被赦免。
任遥的妻子河东裴氏,聪明有德行,有一次白天睡觉,梦到四角悬挂着五彩旗盖,从天而降,其中一只铃铛落入怀中,心里非常害怕,而后有孕。占卜的先生说:“你一定会生才子。”后来生下任昉,身长七尺五寸,自幼聪明被人称作神童。任昉四岁时能背诵几十篇诗歌,八岁时就能写文章,自作《月仪》一篇,辞义非常美。褚彦回曾对任遥说:“听说您有一个好儿子,都感到非常欣喜。这样的孩子一百个不为多,一个不为少。”因此,任昉的名气更大了。任昉的堂叔任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在任昉十二岁时,他喊着任昉的小名说:“阿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任昉非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每当父母生病,他总是侍候在他们的身边,衣服从不解带,说话时难过地流下眼泪,汤药、饭食必先亲自尝一尝。
起初任昉为奉朝时,被推举为兖州秀才,授为太学博士。永明初年,卫将军王俭兼任丹阳县令,又引荐任昉为主簿。王俭每读到任昉的文章,必再三阅读,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说:“自傅季友以来,这样的好文章才又始见于任昉。如果孔门收录,则任昉已经过到了入室升堂的地步了。”于是,王俭让任昉写篇文章,看后,说:“正中我意。”王俭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让任昉修改,任昉改定了几个字。王俭拍着桌子感叹说:“后又有谁知道我的文章是由你改定的呢!”任昉竟然被王俭如此赏识。
后来任昉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当时琅邪人王融有文才,自认为无人能比,当他读到任昉的文章时,则自叹弗如,怅然若失。任昉因居父丧离职,三年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齐武帝对任昉的伯父任遐说:“听说任昉因哀痛导致身体瘦弱,超过了丧礼所要求的,使人为他担心,照此下去,失去的并非只是你的好侄子,也是当今文坛的损失啊。你应该好好劝导他一番。”任遐劝任昉稍进饮食,任昉当时尽力咽下,等到叔父回去,又即刻呕出。任昉的父亲任遥平素喜欢兄槟榔,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临终的时候曾要槟榔吃,剖开上百个,竟没有一个合口的,任昉感到非常难过,自己虽也喜欢吃,但终生不再食槟榔。后为继母服丧期间,由于先前身体已经很虚弱,任昉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过好长时间才会苏醒,因而在墓边搭了间简陋的茅屋以尽丧礼。凡任昉哭过的地方,草木不生。任昉本来很强壮,腰带充实,服丧三年丧期后,虚弱得好像变了一个人,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