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①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②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屈原 白居易
②内容:谪官漂泊的愁绪;年华易逝的伤感。
特点:借景抒情,借萧瑟凄清之景抒谪官漂泊之愁;用典明志,用屈原、白居易的典故表达诗人高洁秉直的信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诗鉴赏。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⑵ “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
? ②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①“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 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艰辛、羁旅愁苦的孤寂之情。
? 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怀旧伤感、感慨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 ④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表达了作者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参考答案:(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诗歌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是三个:语言风格、炼字(意)、诗眼,三个考点的答题规范和思路基本一致:先解释所选择对象的意思,解释所在句子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的手法或者效果。
词人先从落叶写起,“纷纷坠叶飘香砌”枯黄的落叶轻盈的落在地上,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将这些轻细的声音听出来,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声音本是无知无觉的,可词人再在其前冠以“寒”,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词人落寞的心境。“碎”则更增羁旅之人的内心凄苦。注意写自然之境,寓含作者的情感。
(2)这是一首怀人的婉约词。上阕由更深夜静,听秋叶飘落于石阶之零碎声响写起,突出心之空虚和人之孤独。抒发了良辰美景却无人与共的孤愁。下阕抒情。“酒未到,先成泪”,比词人在《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又更进一层,表现出词人推陈出新的卓越创造才能。从整体构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说“无由醉”的理由,补足“愁肠已断”的事实,思路超拔。“残灯”句提起“孤眠滋味”,呼应开头“夜寂静,寒声碎”的境界。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jù)、张秸(jiē)。张耒(lě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以为“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1)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6分)
参考答案:
(1)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无任何修饰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意深。第一问:
(2)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戒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
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
自己的感受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可以谈意志与事业的关系,可以谈教育的艺术。
本题解析:要结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6分,第一问4分,每点1分。第二问2分)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