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2019-06-26 16:50:2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①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②,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注】①至:极。②幽、厉:谥号名。譬如周幽王、周厉王。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 B.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因此君主应施仁政。 C.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 D.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 (2)孟子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公孙丑上》)请结合文段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礼重之 重:器重? B.似道怒,寝其疏 寝:搁置 C.又除赵溍知建康 知:知府? D.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旋:随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似道主其说/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B.?似道庇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 C.?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以为京尹? D.是当罚而赏也/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 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陈文龙“负?气节”的一组是( ) ①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 ②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③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 ④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 ⑤文龙焚书斩其使? ⑥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的御史台谏官,有什么建议就先将奏章稿呈送贾似道,待他同意后才上呈,陈文龙任监察御史没有这样做,因而冒犯了贾似道。 B.陈文龙认为范文虎统军却丢失城池,赵溍乳臭未干,而?黄万石又不勤于政事,这几个贾似道提拔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都应该免职。 C.当边关紧急时,陈文龙向朝廷进言,认为朝廷大臣应当同心图治,不要只发表空洞的议论。后来贾似道后悔没听取他的建议。 D.林华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孙又打开城门迎敌,陈文龙被捕至元军中,但无论元兵劝降还是动刑,甚至再三强迫,他都宁死不屈。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 ? ②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 ①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贤否不难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盖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②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 ②比干剖心,恶来知政;子胥鸱夷③,宰噽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④倒植,若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何憾! ③鲁士师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祲⑥。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④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 【注】①式:通“轼”,装上车。②振:通“整”,整治,置办。③鸱夷:本意是皮囊,这里指沉尸河中。④业:恶业,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管刑狱,三次被贬。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⑥祲:古代迷信的人所说的不祥之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业倒植舛:相违背,错乱 C.其平狱治理之善狱:监牢 D.以却氛祲却:退,驱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
以是不善于其尉举
以予人,如弃草芥
B.哀其穷而
为之裹囊以饯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
为之舟
C.今有司所以处臧、何
之贤否曲直者夫人
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吾将有憾
于何君矣故燕王欲结
于君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认为何坦应无憾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②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④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
⑤何之归亦荣矣?⑥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阳人何坦担任宜黄县尉,正直清廉,与贪赃枉法的县令不和,却与县令一同被上司罢免。
B.在作者看来,评价官员贤否曲直的标准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处罚而赢得了民心,实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贬却能保持平和心态来开导何坦,并认为他将来仍可施展才华。
D.作者对何坦不仅仅是安慰,还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为高尚有为的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5分)
(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洧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罐,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玢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玢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玢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玢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楷尝引广共谈——引:邀请
B.见广而奇之——奇:以……为奇
C.顾见墙有孔——顾:回头看
D.常恐微言将绝——微:微小的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乐广“善谈论”的一项是( )
①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⑤玢病即愈
⑥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广致力学业,性情谦和,有见识,先后受到裴楷、夏侯玄等人的赏识。
B.卫玢儿童时不理解梦是心有所想而致,苦思成疾,乐广听说后,派人为他治好了疾病。
C.乐广为官治政功在长远。评论他人,必先褒奖长处;若人有过,必先宽恕。他离职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D.河南尹乐广不听信官舍闹妖怪的事,住进正房,经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一只野狸猫在作怪。
5、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不
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珍惜
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弊:困乏,疲惫
④才能不及
中人——中人:中等人
⑤收天下之
兵,聚之咸阳——兵:士兵
⑥奋六世之余
烈——烈:功业
⑦齐明……乐毅之徒
通其意——通:沟通
⑧非
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③④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