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首句中的“网”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小题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 91ExAm.org160;
【小题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思念家乡亲人。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小题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求分析“客子”的思想感情,只要从诗中找出表达感情的句子即可,“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几句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根据“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可以分析出来,此处是虚实相生,或者说是衬托写法。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早③。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1)吴聿在《观林词话》中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后来化入自己的词中。你认为化用后的“柔蓝一水萦花草”比原句好在何处?(4分)
(2)词的结尾两句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2分)
(3)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有人据此说他“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1)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华,调合得巧妙自然2分;?“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1分;?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1分。
(2)衬托1分;?用典 1分。
(3)不正确1分。?分析: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1分;?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忽忆故人今总老”,衬托自己之已老1分;?而此时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1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能力。可从丰富诗词内容,表达形象生动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诗词表现手法的掌握,。“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茫然忘了邯郸道。”用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的典故。(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3)回答时注意结合诗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阐述。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民歌,回答问题。? (8分)
怨歌行①
汉乐府民歌
新裂②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③夺炎热.
弃捐④箧笥⑤中,恩情中道绝。
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
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sì箱子。?
小题1:“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一句诗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以团扇比喻女子,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可随时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2分)表达了女子蒙受恩宠时的满足,同时也说明女子只不过是供男子的欢娱之物,表达了女子被玩弄的悲哀和辛酸。(2分)
小题2:运用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语义双关。“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喻爱恋炽热。(2分)团扇在夏季受主人宠爱,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表达了女子担心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心理。(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基础上,结合着关键词加以理解。“出入君怀袖”写出了扇子与君的亲密关系,“动摇微风发”写扇子给人以惬意感,从整首诗歌大意可知,诗人在此以团扇比喻女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满足;从“出入君怀袖”和结尾一句的关键词“弃”“绝”可体会出,女子被玩弄的悲哀和辛酸。故答题时,可结合上下句加以体会。
小题2:此题可结合着这句诗的关键词来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常恐”即经常担忧;“秋节至”为语意双关,既指秋季的到来,也以秋季的凄凉来暗示容颜已逝,由“夺”可体会出 “凉飙”与“炎热”各自的象征意义;由此可体会出诗人通过一些意象词来表达内心的担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或“反衬”)(2分,大“对偶”得1分)。表达了作者看到雨后花败的惋惜、伤感之情。(3分)
小题1:一个“疑”字将蜂蝶拟人化,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2分),说的是蜂蝶在疑,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在疑;说的是疑春色,实际上是疑生活。把惜春去、怨蜂蝶、羡邻家的复杂感情糅合在了一起(2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2分)。(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雨前”“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首先回答对比,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表达了作者惋惜、伤感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疑”字将蜂蝶拟人化,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