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春雨后百花凋零、榕叶满庭,如秋日景象;二是仕途不顺(“宦情”)远离故乡(“羁思”),使诗人心中倍感凄苦(或“情绪低落”),如身处穷秋。(4分)
小题2:“乱”在此指声音嘈杂,莺啼声声(1分),实表现诗人的心烦意乱(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原因类考题,主要是梳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适当筛选。首先读懂题目:春半如秋——春天过半,感觉像秋天。弄懂意思,原因就好入手分析了。人在秋天,感情一般是低迷的——“意转迷”,为什么低迷呢?无非就是眼前景、心头事、胸中情。景——百花凋零,树叶乱飞,诚如秋天;事:自己被贬,宦游远地——心中凄楚;情:被贬压抑,远宦思乡——感情怆然。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主要要理清诗歌中各要点之间的关系:情感——景物——事情——人物形象——意境物象
小题2:本题试题很典范,一般的,对于外景的描写,都关乎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暗”“乱”“冷”“空”等等都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准确答出
【赏析】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③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小题1:参照示例,请从②③中任选一组,根据梦境中时空的转换简要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据此说明李白诗歌的特点。(6分)
示例:诗句①,梦中“一夜飞度”“湖月照影”,空间从东鲁转瞬切换到镜湖、直达剡溪,体现出诗人对天姥的极度向往之情;梦中时间飞逝,转眼登上“半壁’’见到“海日”,到达山顶,听闻“天鸡”,诗中洋溢着极度轻松、兴奋之情。这组诗句体现出李白诗歌……的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一?诗句②,梦中的白天,诗人“迷花倚石”沉醉其中,(1分)而“千岩万转”之间梦境倏忽入夜,无论是听觉上的“熊咆龙吟”,还是视觉上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都令人极度惊恐。(2分)突然间,电闪雷鸣、山崩地裂,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浓黑的苍穹天门洞开,更令人魂飞魄散。(2分)这组诗句体现了李白诗歌极度夸张(神奇梦幻、声势夺人、雄奇奔放……)的特点。(1分)
示例二?诗句③,梦中的仙境,日月同辉,金银铸台,烟霞绚烂,猛虎鼓瑟鸾凤驾车,仙人们以云霓为衣,御风而行,济济一堂,令人目眩神迷。(2分)忽然间魂悸魄动,诗人从绚烂的梦境回到冷清的现实,眼前只有枕席相伴。“惟”和“失”体现出极度失落、惆怅之情。(2分)这组诗句体现出李白诗歌想象瑰伟神奇、情感大起大落(奔放不羁、浪漫奇幻……)的特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诗具有想象神奇浪漫、意象宏伟壮丽、时空错综变幻、情感大起大落等特点,概括基本合理即可。如:极富想象、浪漫奇幻、意象雄奇、境界宏阔、极度夸张、气魄宏大、恢宏绚烂、极具声势、变幻莫测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结合词句,请说说上阕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4分)
小题2: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历来被后人称道,说说你读这一句词表达特色方面的体会。(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离惜别之情。以“绿树”、“长亭”交待了分别的特定环境;用感伤的“阳关曲”音乐渲染离别的气氛;(2分);羁旅感伤之情。将自己“行人”的身份与“今朝秋色”的时令特点结合起来,更增强了分离时的感伤色彩。(2分)
小题2:用想象的手法(虚写,以虚写实也可);(1分)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便可与朋友不必分离;(1分)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起的愿望,更突显了当下不得不别的痛苦。(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
小题2: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平时要多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很有用。答题时要结合原诗,仔细分析辨别。本句的想象(虚写)明显。答题的路子通常是:给出表现方法的术语,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最终要落实到诗人的表达意图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请分析诗中“催”、“转”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催:催促,温和美好的春天催促着黄鸟鸣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黄鸟鸣叫的悦耳动听。转:转动,明媚的阳光在绿苹上欢快地跳转着,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阳光写成动态,体现了水面上的绿苹在阳光下轻微晃动的情景。用词精妙,避免了平铺直叙,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2.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早春万物富有生机的景象。承接上联的“物候新”三字,是对“物候新”的具体展开;又对下联中的“归思”作了铺垫。对题目“早春游望”做了具体的描述,点明诗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及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都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人格的光辉。
B.《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可视为屈原的自传体长诗,课文节选的部分诗人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多重的才能、高洁的志行,并且对楚国的腐朽、楚王的昏聩予以了无情的抨击,
表现了自己为理想而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C.《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分别从封建士大夫和底层百姓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前者表现了作者为纾国难而百死不辞的爱国意志,后者则热情讴歌了平民为匡护正义而作出的崇高选择。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B中《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原选项说法不够严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