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①。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②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
【注释】①当:作为。②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小题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
?
小题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具有活泼、大胆的特点。(一点1分)
小题2:“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1分)后句写船因无人打浆而在沙滩上搁浅了,(2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3分)既表现了“醉”字,又写出了“醒”,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
本题解析:
小题1:“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小题2: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
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赛;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卢
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
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
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譀(hàn):呐喊。
小题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小题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②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答到动静结合也可给同等分)(4分)
小题1: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言之有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诗词鉴赏(9分)
春日田园杂兴
连文凤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描绘春日田园生活图景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第二句作者抒发了“自逍遥”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有哪些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运用白描手法,选取春日雨后插秧、引泉浇药、登高放牛、柳下听莺等富于春天气息的场景,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劳动生活图。(围绕白描、动静结合、调动视听等感觉任一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即可。手法2分,分析3分)
【小题2】①(无心出市朝)远离官场的权势名利之争,没有世俗烦扰,内心清净;②自然风光清新自然,作者沉浸其中;③田园劳动生活忙碌充实、其乐融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中间两联正面描述田园生活,通过好雨、寒泉、秧、药、犊、莺、云、柳等意象,展现出一种生意盎然的春日秀丽风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歌首联追叙自己弃官归隐的行迹,开宗明义表示了自己宁老死林壑也不乞禄于当朝统治者的态度,从东风、林壑等景物之中可体味其脱离樊笼、复返自然的感受。无心出市朝,就是坚决不与征服者合作。在亡国的创痛中,人们理性而克制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立追求。
尾联化用谢灵运“池堂生春草”之意,以“生新草”这一具体事物来体现整个自然界一片万象更新、蓬勃滋长的生机。然细读就会发现,“生新草”是“见说”,以显示这一片生机与自己的感情是有隔阂的;又用“入梦”二字,更见这一片生机对自己来说是恍恍惚惚而游离于现实之外的。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叙写,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即含蓄委婉表达出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不愿与新朝合作的心态。同时也使整个南宋遗民群体那种宁愿老死林壑也不肯迈进蒙元“市朝”的共同心声得到了完整巧妙的表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 91exam .org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2)“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指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小题1: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以“枫叶落纷纷”为结句有何妙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空:白白的,徒然。(1分)。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1分)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却谢尚不复可遇。(2分)“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小题2: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2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入手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表面意思,然后从上面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炼意”,借用“谢尚”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小题2:这是诗句赏析的题目,应从手法入手,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句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和烘托渲染,答题时对景物进行描述,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