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6 18:13:5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
宦情羁思②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至柳州后于初春二月触景生情之作。②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小题2:诗中“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③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小题1:参照示例,请从②③中任选一组,根据梦境中时空的转换简要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据此说明李白诗歌的特点。(6分)
示例:诗句①,梦中“一夜飞度”“湖月照影”,空间从东鲁转瞬切换到镜湖、直达剡溪,体现出诗人对天姥的极度向往之情;梦中时间飞逝,转眼登上“半壁’’见到“海日”,到达山顶,听闻“天鸡”,诗中洋溢着极度轻松、兴奋之情。这组诗句体现出李白诗歌……的特点。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结合词句,请说说上阕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4分)
小题2: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历来被后人称道,说说你读这一句词表达特色方面的体会。(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请分析诗中“催”、“转”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及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都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人格的光辉。
B.《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可视为屈原的自传体长诗,课文节选的部分诗人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多重的才能、高洁的志行,并且对楚国的腐朽、楚王的昏聩予以了无情的抨击,
表现了自己为理想而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C.《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分别从封建士大夫和底层百姓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前者表现了作者为纾国难而百死不辞的爱国意志,后者则热情讴歌了平民为匡护正义而作出的崇高选择。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