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38:12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送石昌言北使引①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②,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③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④,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⑤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⑥。今之匈奴⑦,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⑧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石昌言,苏洵的同乡,也是苏洵的亲戚。“引”,就是“序”。②及第第四人: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排名第四。③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敢取胜。④彭任,蜀入,曾跟随富弼出使契丹;富公,指富弼,北宋大臣。⑤中国:中原。⑥奉春君,刘邦的大臣刘敬。冒顿,秦末匈奴单于名。刘邦派人出使匈奴,匈奴给使者看到的都是老弱的兵和瘦弱的马,使者回来对刘邦说“匈奴可击”。刘邦又派刘敬出使匈奴,他回来说,匈奴故意示弱,是为了引诱我们进攻,不能上当。但是刘邦不听,结果被匈奴出奇兵围困在平城达七天之久。⑦今之匈奴:指契丹。⑧说:游说。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始数岁——始:才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亲昵 C.昌言甚喜称善——善:友好,亲近 D.尚心掉不自禁——掉:颤动,振动 2.下面的六个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苏洵和石昌言昔日有友好关系的一组是(? ) 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②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③相与劳苦,如平生欢 ④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⑤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⑥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昌言年长于苏洵,两人家住得很近,又是亲戚,所以交情很好。文章开篇从叙旧说起,情真意挚,亲切动人。 B.苏洵写本文是为给石昌言送行。当时石昌言奉皇帝的命令出使契丹。苏洵认为,大丈夫不但要在外交场合有作为,也要能做将军,在军事上建立功绩。 C.苏洵回顾了彭任在出使契丹返回后对自己说的话,感慨中原之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轻易就被胡虏炫耀的武力给吓唬住,以致被夷狄耻笑。 D.本文结尾部分,苏洵把“今之匈奴”和汉朝时的匈奴作了对比,并引用孟子的话,激励石昌言要不畏强暴,要长自己的志气和威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1)我很晚(才)读书,也没有老师,虽然天天写文章,但自己内心很惭愧。等到听了昌言的话,才略有自喜。 (2)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数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和槊互相摩擦撞击,整夜声音不断,跟从的人(闻之都)惊恐变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署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阶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 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识:通“志”,记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十余级乃得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①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①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 ①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②前瞰涧水,后临石池③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④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朱子此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特别指出其不足观者有山庵、壁其后和石台之东等处,反复告诫游人不要前往。 C.文章通篇状物写景,准确形象,细致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对景物的选择安排,又蕴含了作者的审美理念。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可观者”“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偼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隔绝 B.中孺趋入拜谒趋:奔向 C.任光为郎,稍迁诸曹郎中迁:升迁 D.君未谕前画意邪谕:明白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 惟弈秋之所听 B.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候以赐光 陈涉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D.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
B.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
D.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光之胞兄霍去病身居高位却能恪守孝道。他任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背着弓箭亲自迎接自己的生父霍中孺,又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
C.霍光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权倾一时,威震人主。
D.汉武帝十分欣赏霍光。他让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暗示霍光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担负起辅弼幼主的重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艰难之际,流寓于四方,避地北海,遂为营丘人。父祖以儒学吏事闻于时。家世中衰,至成犹能以儒道自业。善属文,气调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售,唯以自娱于其间耳。
故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此也。笔力因是大进。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以推之。尝有显人孙氏知成善画得名,故贻书招之。成得书且愤且叹曰:“自古四民不相杂处,吾本儒生,虽游心艺事,然适意而已,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研吮丹粉而与画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却其使不应。孙忿之,阴以贿厚原营丘之仕相知者,冀其宛转以术取之也。不逾时而果得数图以归。未几成随郡计赴春官较艺,而孙氏卑辞厚礼复招之,既不获已,至孙馆,成乃见前之画,张于谒舍中。成作色振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晚年好游江湖间,终于淮阳逆旅。子觉以经术知名,践历馆阁。孙宥尝为天章阁待制,君京,故出金帛以购成之所画甚多,悉归而藏之。自成殁后名益著,其画益难得,故学成者皆摹仿成所画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庶几乱真,可以欺世,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议所同焉。或云又兼善画龙水,亦奇绝也。但所长在于山水之间,故不称云。
(选自《宣和画谱》,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偶:遇,遇时
B.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名:称名字
C.而成漫不省也漫:怠慢
D.第名之不可掩而使人慕之如是,信公议所同焉信: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衽以推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十有一月耳
C.但所长在于山水之间,故不称云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然不到处,终为识者辨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成本是唐朝皇族后代,家道中落,还能以儒家道德自守,文章写得不同凡响,磊落有大志,不屑于结交权贵,才纵情于诗酒和画画之中。
B.李成画山水如同唐诗人孟郊鸣唱于诗歌,像书法家张旭颠倒狂放纵飘逸于狂草。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都必定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人。
C.李成以善画得名,当时的王公贵戚很多都想用高价购买他的画,但他却认为自己画画是为了个人身心自娱,不是用来赚钱谋利,所以不理会他们求购的恳请。
D.李成死后,他的画更加难得,有些人摹仿他的画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甚至可以蒙蔽世人,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画的爱慕和认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漫:全
小题2:A? A虽:即使;虽然。B 而:顺接,来;顺接,来。C故:因此;因此。D为:被;被。
小题3:A?放意于诗酒、画画是“因才命不偶”,非为“不屑于结交权贵”
参考译文:
李成,字咸熙。他的祖辈是唐朝的皇族,在五代艰难之际,流寓四方,迁地北海以避灾祸,于是成为营丘人。父亲与祖父以儒学吏事闻名于当时。家道中落,到李成时还能以儒家的道德原则自守。善写文章,气韵才调不同凡响,而磊落有大志。因才能与命运不遇时,就纵情于诗酒之中,又寄情于绘画,画技精妙,开始不是求得出售,唯以自娱于其中罢了。
所以他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的形状,一切都吐自胸中,而写之于笔下。如盂郊的鸣放于诗歌,张旭颠狂放纵飘逸于草书,无往而不如此哩。他笔力因此大进。在当时凡谈论山水画的人,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以至于不称他的名字而叫“李营丘”呢。然而即使号称是善于褒贬的画家,也无不尊敬而推崇他。曾有知名人士孙氏闻知李成善画有名,因此派使致信邀请他。李成得信且愤且仅道:“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不相杂处,我本儒生,虽留心艺事,然宽心而己,哪能让人束缚于帝王外戚宅第,研墨调丹粉而与画史闲人同列呀?这就是戴逵砸破琴拒绝王公贵戚们的原因了。”他拒绝来人的邀请。孙怨恨李成,暗地用重金贿赂营丘在做官的知心朋友,希望他辗转用计赚取到他的画。未过多久就果然赚得数幅画而归。不久李成随郡上的官员赴礼部竞争技艺,而孙氏卑谦厚礼再次邀请他,等到不得己,才到孙氏客舍,李成就看见他以前作的画张挂在客舍中。李成变了脸色指衣而去。其后王公贵戚,都致书送钱恳切请求画者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李成全不理会。
李成晚年喜游山玩水,死在淮阳客舍。儿子李觉以经学知名,任职馆阁。孙李宥曾做天章阁待制、京师长官,因此出金帛以购买李成的画非常多,尽心会集而收藏起来。自李成死后,他的名气更大,他的画更难得到,所以学李成的都摹仿李成所画的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几乎乱真,可以欺骗世人,但不到之处,终被行家辨别出来。只有名声的不可掩盖而使人爱慕他如此,确实是人们所认同的。有人说他又兼善画龙画水,也非常奇妙。但他的长处在山水画上,所以不称许他的画龙画水的画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 
B.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有三:一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是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C.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唐人对唐以前的文体的称呼。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先秦两汉散文的回归。
D.左拉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酒店》《萌芽》《生之欢乐》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以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所谓古文之称。唐人所谓古文,其实就是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称的散文。就形式来说,它是一种奇句散行文句长短不限的文体。因为这种文体的倡导者、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传统,所以称之为古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