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6 18:45:0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
小题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2分)
孔子:??老子??
小题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请作比较评析。(3分)



3、阅读题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5分)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4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6分)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校笺》)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奏颂一篇      奏:进献。
B.尝大醉上前 上:走上。
C.怒引至庭下 引:带。
D.妃则沮之沮:通“阻”,阻止。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李白“傲放”的一组是(  )(3分)
①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②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 ③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④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⑤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⑥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从小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着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5、单选题  下列成语中加粗的词与对应句中加粗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荆请罪——苍山雪,明烛天南
B.瞻前后——视无可置者
C.不之论——缙绅而能不其志者
D.一十寒——忠义于朝廷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