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6-28 17:00:29 【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徘徊将何见(来回走)夜中不能寐(夜里)
B.气变悟时易(时节变换)不眠知夕永(夜长)
C.义士还家尽锦衣(华丽的衣服)云中谁寄锦书来(写在锦帛上的信)
D.望影不见(疾速,忽然)归定留滞(通“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意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仰胁息(摸)?神明自得(人的智慧)?所守或匪亲(土匪)
B.西举巴蜀(攻占)?隳名城(著名的城池)?锲而不舍(刻)
C.践华为城(踏)?声非加疾也(强)?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
D.一夫作难(起事)?焚百家之言(著作)?外连衡而斗诸侯(战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所守或匪亲(不是)? D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争斗)
注:B.无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光忧瘁 :劳苦,憔悴
B.母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至州学将:将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3分)?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②合境大化,奏课连最?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梁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其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震惊。(下车、发摘、奸隐、合,各1分,句意1分)?(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教,被堂弟告到公堂。(亲、阙、从弟、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D项的“将”作动词,“带领”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④和⑤不属于梁彦光的治理效果,应予排除。
小题3: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B项说法有误:梁彦光未上任青州刺史。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下车”是“上任”之意;“发摘”是“揭发”之意;“奸隐”即隐藏的罪行;“合”是“全”之意。第(2)题中,“亲”指“父母亲”;“阙”通“缺”,即缺少;“从弟”即堂弟;此外,此句中的“为……所……”是被动句式,应注意翻译。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人。彦光的祖父名茂,担任魏代时秦、华两州刺史。偐光的父亲名显。担任周代刑州刺史。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有纯真的性情,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彦光七岁时,他父亲生了很严重的疾病,医生说食用五种颜色的石块可以治好。当时找不到紫石英。彦光忧愁得心力憔悴,不知怎么办。忽然发现园中有一件东西,是彦光不认识的,他感到很奇怪就拿回来,缘来这就是紫石英。亲人们都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由于彦光十分孝道才感动上天的。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广泛浏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于是由老百姓成为了秘书郎,当时他十七岁。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舍人上士。武帝时,又升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离职,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不久,又奉命到职。武帝见他哀伤过度,叹息好久。后任御正下大夫。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因有功而封开府、阳城县公。周宣帝即位,授他为华州刺史,又晋封为华阴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户,把阳城县公的封号转封给他的一个儿子。不久又拜为柱国、青州刺史。碰上宣帝驾崩,没有到任。
隋高祖文皇帝即位,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岐州宫监,增加俸禄五百户,连同以前的二千户。彦光很有政绩,粮食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皇上来到歧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下诏书奖励。后来又转任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清静无为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到相州后,还按照在岐州的办法。但邺都人口杂居,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作歌谣 ,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还因此免了他的职。一年多以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饧。我理当罢职,没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请求让我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作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陛下厚恩。”高祖同意了,彦光又任相州刺史。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像有神灵指引一样),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当初,齐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廓,因此人情险恶,谣言四起,诉告官员,变化无常。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崤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常在一季的末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聪明出众的,就升堂设宴招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有喜欢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就让他们坐在堂中,给以粗粝饭食。到学习有成,就举行贡士的礼仪,又在郊外饯行,并资助他们财物。于是人人都刻苦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到公堂。彦光没有问罪,而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一个叫做韩伯瑜的人因母亲打他不痛,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对着母亲悲泣的画像。于是焦通感悟,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后来焦通改正了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官员和百姓都高兴,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了。过了几年,彦光死在任上。(高祖)追赠他为冀州、定州、青州、瀛州四州刺史,谥号“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我,必败——薄:轻视
B.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弛前至隘阵——拔剑切啖之
B.武康为公令军——不求闻达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亲党——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朝廷无一忠臣——宜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参考答案:1.A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汝可取女弟()
  ②.姨卒()
  ③.非泰不可适()
  ④.泰亟往还之()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取”同“娶”
②.死
③.嫁人
④.急切
  2.这人有残疾的毛病,不是孙泰不能嫁出去。
  3.讲了孙泰娶妻、还银灯台两件事。
  4.孙泰具有仗义、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


本题解析:
 1.①.“取”同“娶”(“取”据上下文为通假字)
②.死(卒:有“死”、“结束”、“士卒”几个义项)
③.嫁人(课文有“始适还家门”)
④.急切
  2.非:有“不是”的意思,否定副词,.兼表判断
  3.讲了孙泰娶妻、还银灯台两件事。
  4.孙泰具有仗义、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
【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青时拜皇甫颖为师,行为品德很有古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先前,孙泰的姨母年老,把两个女儿托付他,说:“那个大女儿伤了一只眼睛,你可以娶那个妹妹。”姨母去世之后,孙泰娶了那个姐姐。有人问他,孙泰说:“那个人有残废的疾病,除了孙泰不能再嫁别人。”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城里的市场见到铁灯台,就买下来,回家叫人洗刷,却是银制的。孙泰急忙到市场交还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钱二百贯。已经交了一半的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资金交还卖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他见到一名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因惊恐而心跳加剧,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奉事过公婆,只是由于子孙不成材,以致别墅被他人所占用,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