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离开,离去
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道,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
(2)汉高祖已经平定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徒慕君之高义也”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③⑤ ∕ ②④⑥
C.①②③ ∕ ④⑤⑥
D.①③④ ∕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参考答案:1.A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顾自民国肇造 造:建立
B.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语:记录
C.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丐:索求
D.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季:季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送郭拱辰序?
朱 熹
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予于是有遗恨焉。因其告行,书以为赠。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损益:减少增加。
B?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奇:奇怪。?
C (郭君)不能久从予游矣?从:跟随。
D?予于是有遗恨焉?遗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访陶翁之遗迹
宾主尽东南之美
B 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 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登玉霄以望蓬莱
问征夫以前路
小题3:用“/”对文段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B?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C?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D?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为一篇赠序类散文,篇幅短小,语言平易晓畅,但语浅而意深,显示出作者对古文的高度熔炼和吸收。
B首句“世之传神写照者”化用《晋书?顾恺之传》中的典故,巧妙地引出郭拱辰“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的高超画技。
C为了突出郭拱辰的绘画艺术,作者寥寥数言,先用两个“或”字“泛写”郭拱辰的绘画能到人所欲言而无法言的境界。后以他为“我”所作的两幅画像进行“实写”,言简而意丰。
D 文章第三段,写今后游览线路的设想,并叹息“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是为了抒发作者与郭拱辰之间的深厚感情,并交代写作的目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B(奇,奇妙、神奇)
小题2:D(A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转折,译为“但,但是”; C即使,连词,表假设的让步;虽然,连词;D连词;介词。)
小题3:D
小题4:D(写今后游览线路的设想,是将自己寻访隐士,隐遁山林的超逸襟抱和盘托出。写郭拱辰“不能久从予游”,是叹息郭君不能同游,不能图隐君子形象以归。)
参考译文
世人作人物画,能够把外形画得象,已经很不容易了。如今郭拱辰(善画人物),不但能画象外形,连人物的精神意趣都能够全部表现出来,这真是奇妙呀。
我此前见到友人林择之、游诚之,他们向我称赞郭君,但没能把他请来。今年他居然不请自来了,本地士大夫们,想要看一看他的本事(请他作画),他能够一画就象,或者稍稍作些修改,最后没有不象的,同时把人的风神气韵,都巧妙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到发笑。为我画了大小两张肖像,有麋鹿适得林野那样的隐士情趣。拿给人看,即使是听说过我而没有见到过我的人,也知道画的是我。
然而我将要东游雁荡山,去看一看那有名的大小龙湫(瀑布),又想登上玉霄峰眺望蓬莱仙山,往西经过麻源、玉笥山,登上衡山的祝融峰顶,俯瞰洞庭湖风涛之雄壮,北出九江,上庐山,入虎溪,寻访陶渊明的遗迹,然后(此生之愿足矣),我可以回家慢慢回味这些经历,并好好休息了。我想那些地方一定会有隐士,是世人所不能见到的,而我将有幸见到,并让郭君把他们一一画下来带回。然而郭君因为快到年底了想念家人,不能跟我进行这番游历了。我于是觉得很遗憾呀。因他向我来辞行,我就写下这番话作为赠送。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莫泊桑还写有长篇小说,契诃夫还写有戏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