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8 17:04:3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巯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诸葛秧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碘,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冲”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诗,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是一首______诗(体裁),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看,这首诗前两联侧重写______,后两联侧重写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人当时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4分)
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闺?怨
周在(明)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1)诗的一、二两句表达了闺中少妇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诗的三、四两句是如何表现闺中少妇的“怨”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