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刀疤? [阿根廷]博尔赫斯
他脸上有一条险恶的伤疤:一道灰白色的、几乎不间断的弧线,从一侧太阳穴横贯到另一侧的颧骨。他的真实姓名无关紧要,塔夸伦博的人都管他叫做红土农场的英国人。
我最近一次在北方省份旅行的时候,遇上卡拉瓜塔河水暴涨,只能在红土农场过夜。晚饭后,我们到外面去看看天色。不知是由于高兴还是由于腻烦,我忽然异想天开,提到了他脸上的伤疤。英国人脸色一沉,有好几秒钟冷场,我以为他准会把我撵出去。最后,他声调一点没有改变,对我说道:
“我不妨把这个伤疤的来历告诉你,可是有一个条件:不论情节多么丢人,多么不光彩,都如实讲,不打折扣。”
我当然同意。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1922年前后,康诺特的一个城里有许多策划争取爱尔兰独立的人,我是其中之一。一天下午,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成员,一个名叫约翰·文森特·穆恩的人从芒斯特省到我们这里。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叫人看了不舒服。我们走到市区尽头,周围的房屋稀稀落落,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使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赶紧拐进一条土路。一个士兵从着火的棚屋里出来,映着火光,身躯显得特别高大。他厉声吆喝,叫我们站住,我加快了脚步,我那个伙伴却没有跟上。我转过身,只见约翰·文森特·穆恩吓得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我马上再往回跑,一拳把那个士兵打倒在地,使劲推推文森特·穆恩,狠狠骂他,叫他跟我走。他吓瘫了,我只得拽住他的胳臂拉着他跑。我们在火光四起的黑夜里夺路而逃,背后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穆恩的右臂给一颗子弹擦过,我们逃进小松林时,他竟然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替他倒了一杯茶,包扎了伤口,发现他挨的那枪只擦破了一点皮肉,没有伤筋动骨。
第二天,穆恩已经恢复了镇静。他接过我给他的一支烟,然后严格地盘问我,要了解“我们革命党的经济”。他提的问题很有条理,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情况很严重。南面枪声激烈。我对穆恩说,伙伴们在等着我们。我的大衣和手枪在我自己的房间里,我取了回来时,发现穆恩两眼紧闭,躺在沙发上,他觉得自己在发烧,说肩膀痛得厉害。
我明白他已经怯懦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尴尬地请他自己多加保重,然后向他告别。那个胆小的人叫我害臊,好像胆小鬼是我,不是文森特·穆恩。
我那天清晨出门,午前就回了。穆恩在图书室里和谁正讲着话,我听声调知道他在打电话。我听见他提到我的名字,接着又说我晚上七点钟回,还出点子说可以等我穿过花园时逮捕我。我那位十分理智的朋友正在十分理智地出卖我。我还听到他要求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故事的头绪到这里就乱了,也断了。我只记得那个告密者要逃跑,我穿过梦魇似的黑走廊和使人晕眩的长楼梯穷追不舍。穆恩很熟悉房子的布局,比我清楚得多,有几次几乎被他逃脱。但在士兵们抓住我之前,我把他逼到一个死角。我从墙上将军的兵器摆设中抽出一把弯刀,用那半月形的钢刃在他脸上留下了一条半月形的永不消退的血的印记。“博尔赫斯,你我虽然素昧平生,我把这事的真相告诉了你。你尽可以瞧不起我,我不会难受的。”
他说到这里停住了。我发现他的手在颤抖。
“穆恩后来怎么啦?”我问道。
“他领到了犹大的赏钱,逃到巴西去了。那天下午,他看到几个喝醉的士兵在广场上把一个模型似的人当靶子射击。”
我等他讲下去,可是半晌没有下文。最后我请他往下讲。
于是他呻吟一声,怜惜地把那条弯曲的灰白伤疤指给我看。
“难道你不信吗?”他喃喃地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我脸上带着卑鄙的印记吗?我用这种方式讲故事,为的是让你能从头听到完。我告发了庇护我的人,我就是文森特·穆恩。现在你蔑视我吧。”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作者忽然异想天开,主动提及英国人脸上的刀疤时,他脸色一沉,并且有好几秒钟冷场。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因脸上的缺陷而感到难为情。
B.面对特定的战争场景,文中写“约翰·文森特·穆恩吓得一动不动,呆若木鸡”,目的是表现穆恩的胆小、懦弱,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C.故事一开始把穆恩描写为“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作者采用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一个苟且偷生的丑恶灵魂勾勒了出来。
D.文中在故事将要讲完时,英国人却半晌没有了下文,这反映出他极度内疚和自责,但是又担心作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笑话自己的矛盾心理。
E.文章最后才点明英国人自己就是那个约翰·文森特·穆恩,使故事充满戏剧性,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也让读者对本来比较简单的故事回味无穷。
小题2:小说中多次提到“伤疤”,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穆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身份的变换是本文最为鲜明的写作风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这样处理的看法。(8分)
3、阅读题 精?神
终于,她答应陪儿子去吃肯德基了,不过,她说:“一言为定,只买一份鸡腿、一杯饮料。”儿子不止一次想光顾这个环境了。他远远地指着豪华的门面一侧站立着的穿着奶白色西服的模特儿,说:“那就是山德士上校。”她觉得那位老人显得富态而慈祥。
厅内,宽敞、宁静,只有三对青年分布在不同的角落。母子俩选了张离服务台不远的桌子,桌面摊着一张报纸,他掀起说:“妈妈,你看。”
一张10元面额的纸币和8个1元面额的硬币。她惊讶了,脱口说:“怎么办?”
他说:“交给老师。”
她笑着说:“也好,这个店收了恐怕吞没了。”
他收起钱。她禁不住四下望了望,像是在做一桩丢人现眼的事儿。她的心“怦怦”地跳。其实她真想白捡了这钱,只是儿子在场,他还小。
服务小姐端来了一份鸡腿,一杯可乐。她当即付了款。她奇怪地想:竟不能将18元用来支付这个诺言,那样的话,她也能点个便宜的点心,毕竟首次坐进这个幽雅的环境呀。
他说:“妈妈,你呢?”
她说:“你慢慢吃,到时我可要问你什么滋味呢!”
他递过来说:“妈妈,你尝尝。”
她摆摆手说:“我不喜欢吃鸡,你慢慢吃,妈妈陪你。”
他埋头啃那鸡,显得仓促。
她喜欢注视着儿子,说:“又没人抢,你慢慢吃,你这吃像难看。”
他放慢了速度,却已经只剩根细骨了。他仰脖喝进可乐,说:“妈妈,真的很好吃呢。”
她说:“再好吃还不是鸡?好了,这下算是如愿了吧。”
他站起,精神抖擞的样子,说:“味道真的很好呀。”
翌日,他临上学校,说:“妈妈,早餐钱你还没有给我呢?”
她刚醒来,说:“我这儿没零钱,你先垫着吧。”
他说:“我口袋里的钱不够吃早餐。那钱我要交给老师呢。”
她打开皮夹,抽出一张10元面额的纸币,说:“晚上再结算。”
傍晚,她一进门,看见正在做作业的儿子,首先想到那笔钱,似乎那18元钱关系着儿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她期待儿子单纯、美好——在儿子面前,她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恐怕今生今世儿子都不知道她打过那笔钱的歪主意。她说:“18元钱你上缴了吗?”
他放下笔,迎上来,说:“妈妈,上课前,我已经交给赵老师了。”
她说;“老师说啥了?”
他说:“也没说啥,赵老师要上课呢。”
她说:“唔,捡了东西是该上缴。”
再一天,上班,她接到一个电话,是赵老师的电话。赵老师请她赶快到学校一趟。
她说:“出了什么事了?”
赵老师说:“肯德鸡快餐店老板赶到学校说要见见你们母子俩。”
老板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没有店门口的永远站着的“山德士上校”那么有风度,却也显的精明。他说,那18元钱是他特意摆在桌子上的,他决定谁拾金不昧,他就奖励188元,他料不到校方转告了他,他就在学校颁发这笔奖金。我奖励这种感人的精神。
儿子一个劲儿地瞅她。她觉得受了“山德士上校”作弄了一样,说:“我不要这笔奖金,我不要,我和儿子只不过偶然去了店里,我不过不想叫儿子失望,他父亲两个月前出外打工……好了,我现在要去上班了。”
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看着母子俩。她觉得浑身发热,抚摩着儿子的头,说:“妈妈上班去了。”
下班回家,儿子欢喜地迎上来说:“妈妈,赵老师通知我,明天我当光荣升旗手。”
她拍拍儿子嫩稚的肩膀,说:“妈妈替你高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线句说“在儿子面前,她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恐怕今生今世儿子都不知道她打过那笔钱的歪主意”,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小说中有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这种心理?(8分)
?
?
小题2:小说中的母亲原先盘算着那18元钱,最后又拒领那笔奖金,母亲前后表现的性格是矛盾的吗?(8分)
?
?
?
小题3:小说以“精神”为题,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内涵?(8分)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风中的鸟巢(节选)
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的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那种诱人,是鸦片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逢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小题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写风中的鸟巢,为什么要写到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散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特色,请就其中两点加以分析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依次填入上段中划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C、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D、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2、“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宅子”比喻_____________
“鱼翅”比喻_____________
“烟枪和烟灯”比喻_____________
“姨太太”比喻_____________?
4、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