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6分)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2分)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本题解析:
(1)《南园》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马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马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亦我所欲,?,故不为苟得也。 (《曹刿论战》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2)小大之狱,??,必以情。?(《战国策》)
??,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壮志饥餐胡虏肉,?。?(岳飞《满江红》)
参考答案:所欲有甚于生者?枉用相存?虽不能察?秋色连波?谨庠序之教?笑谈渴饮匈奴血?(每句1分)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枉、察、庠、渴。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小题1:“客心如水水如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作者的“愁”?(3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答对一个修辞手法即可,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2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返乡时惊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2分,答对1点给1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一般认为,诗词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运用比喻,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运用顶针的手法,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小题2:后两句顺着上句“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意对即可)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深秋凄凉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2)“涵”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苍茫开阔、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燕飞得高,高处不胜寒,以景写心,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满”字写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气氛,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只要答出这四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