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以下这则消息,按要求作文。
最近,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2003年,四川南充考生张非考上北京大学。后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他被北京大学退学。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2006年,张非又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并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他有意再次报考名校,但却担心学校会因为之前的“劣迹”而“嫌弃”他。
张非的母亲祝明灿说:“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他会真正快乐吗?”
张非的中学班主任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说:“张非太纯粹,从不知世俗人际交往的规矩。”“他离常人太远。”
张非曾经的同学、北大计算机系2003级本科生段某告诉本报记者,张非除了名字与三国人物同音,没给他太深的印象。听到他的名字,多是课堂上老师点名,重复几遍仍无人回答。“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并不出名。”
有的网友说:“张非真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泰戈尔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做最好的自己
我,一个平凡的中学生。没有想过要成为名人、英雄,但立志做最好的自己。
与别人一样,在我的一生中充满了尘世的喜、怒、哀、乐,但不同的:喜赋予了我乐观的性格;怒让我学会了忍;哀是我学会了坚强;乐让我更加开放。也正是这人生的一件件喜怒哀乐让我明白;要活就活出生命的价值;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活出风采,将生命的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当别人遇困难时,用你温暖的手去搀扶他一把,用微笑的面容去赞许他的爬起,用真心的欣赏去评价他的成功。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受到温暖、赞许与欣赏。这时,每个人心灵的晴空都会充满七彩的阳光。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像老羚羊那样,用自己的死,换来下一代的生。用行动将有限变为无尽,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用行动去撞击出生命之火花,筑成永恒的“血爱”之桥。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自卑痛苦。如果小草为自己没有树的伟岸而痛苦自卑,那么世界上怎么会有草原那辽阔无边的壮美呢?如果溪流为自己没有大海的广阔而痛苦自卑,那何来海纳百川的壮阔呢?请尝试着正视自己的微小,因为即使你是一粒尘埃,但你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请尝试着忽略自己,因为总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有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只有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自己踩成一条路,才能体会到平凡的幸福。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有超越自己的决心与高尚的品德。应该达到“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境界。要知道,自己最强悍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做最好的自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因为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怕的,没有理想的青春的是苍白的。理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就。有了高远的理想还得有明确的方向。在浩瀚大海中航行的水手,正是由于有了方向,才不至于葬身海底;在茫茫戈壁中跋涉的旅者,正是由于有了方向,才不至于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的学者正是由于有了方向,才不至于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抱憾终身。
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所以,我没有去模仿别人,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为自己的生命图上多彩的颜色,将自己的生命的宽度拓宽。
其实,生命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并不需要发现你自己,而是需要创造你自己,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个给材料作文题。重要的是材料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泰戈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有很多选择!但所最好最完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你选择完以后,就必须把它当作是最好,必须努力去实践!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这个角度想开去,我们可以立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做最好的自己,做就做最好,要做生活和学习的强者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50分,附卷面分5分)
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请立足现实,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写一篇议论文,②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新师说
我们常常笑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再好的东西都会有瑕可寻中国在发展,却少了创造学生很优异,却缺乏创新因为人们省略了思考的过程,低估了自己的方向,而这全部归结于教育之咎。
教会思考,鼓励思考荀子作为一代古贤,常常终日而思不断学思孔子也曾言曰:“学而不思则罔”正因为他们不断思考举一反三,才能悟得人生之大悟,晓天下之大彻这与教育有着难分彼此的关联大学生回忆儿时彻夜证明的定理被老师一语驳回,众人哗然人在幼时天性使然的求知竟获这般打击,在学会思考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再之后呢?无人可知为师者不在于教书,而实所谓教人,非授之句读,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鼓励学生享受探求的乐趣。
教会探索,保留好奇为师者易乎?难!为名师者易乎?亦难或许是我们民族本分性格的影响,我们往往在教育中夹杂了一些刻板与定数孔子常常提倡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观点,并不予评议,这或许是很好的办法一个人或许可以拥有众多的知识,但那是死的,不会为个人之外的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而老师的作用恰在于此如孔夫子之为引学生深思,并鼓励他们在思考中求取新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并非仅指求得单纯的知识,更是求得学会一种探求,从而获得新知。
相信学生,肯定学生韩愈于《师说》中曾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或许可以以己作则,对待知识持怀疑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并不需介意权威知名诗人三毛与席慕容有着相似的经历,学生时期的她们于数学实为倍感焦虑,语文却优异前者曾认真学过数学考取满分却被诬作弊后者受老师鼓励进而日益进步两人两生,亦不尽同这便是老师的影响并不迷信权威,而是将心比心地对待,成就了学生,进而也成就了自己。
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渐行渐远,却忽视了思考所占据的分量太浮躁功利地追求分数让自己忘了那个肯用一晚去论证发现的努力,信手拿来已经成文的定理想起范仲淹那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啊,如何才可像孔夫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极尽思学之乐呢?
我们走在教育的路上,走走停停而中国,亦在这条路上,望不尽天涯。
本题解析: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与"授业"。因此,师与生的关系,就以"道"与"业"来衡量的。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什么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这句话反映了道德知识积累和教学的客观规律: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句话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这是一种卓越的见解。这句话还包含有"不耻相师",即"相互为师"的观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学习,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比《学记》所提出的"教学相长"又进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地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的新思想。写作时根据以上理解,选取一个角度谈深谈透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我早点努力学习,我就不会……”,“如果我学会弹钢琴,我就可以……”。“如果把机会给我,我也会……”,“如果不是我贪玩了点,我早就……”等等。“如果”表现了人们在失败后的懊恼,总结了人们在失败后的教训,蕴含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我们该不该相信“如果”?同学们对此一定有话要说。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发表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提供的话题主旨很明确,作文时审题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要写好这篇作文,还得用些心思。
1.找准话题的切入点。这则材料提供的话题是“如果”,是一种假设。假使不用心读材料,写成如果怎么样,会怎样;甚至假设一种情况后顺着假设延伸,都不合题旨。材料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文章切入点应该是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说的话是告诫别人的,因此,就必须得有自己鲜明的观点。比如:如果是推卸责任,如果是掩饰自己的过失等。有了观点,文章才好组织材料。
2.注重实际生活与公共材料的融合。话题要求联系实际,但如果仅仅写自己,文章不会太精彩。因此在写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引用一些人们所熟知的公共材料作为对比,这样自己的观点就更有说服力。
3.要尽量制造一些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材料。比如话题是“如果”,有的同学从自己小时候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起笔,童年的幼稚别有韵味,很新颖,令读者耳目一新,文章因此也生动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心态好,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也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过重,那就可能拒绝批评,陷入孤立;如果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事,许多事情或许会迎刃而解。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参考答案:
摆正心态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人生的路上远不止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摆正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写出《说难》,这些人都是心中积聚了抑郁之气,在摆正心态后,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财富。
中国的诗人似乎命运多舛,但他们照样可以笑口常开。
苏轼——曾经豪气干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失去爱妻,落寞惆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经历了“乌台诗案”,愤懑不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他仍潇洒自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可见只要摆正心态,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
易安——是那位“人比黄花瘦”的易安,还是那位“却道海棠依旧”的易安?是那位“新来瘦,非千病”的易安,还是那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易安?明诚去世,易安伤心难过;国破家亡,易安痛心疾首。但她收起了亡夫之痛亡国之悲,用那支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一首首爱国悼亡的词,纵然内心压抑、苦闷,但她仍以国耻为先,真乃巾帼不让须眉呀。
只要摆正心态,再大的痛苦也会一瞬间即逝。
哪一位成功者不是冒着风雨,顶着冰霜走过来的。郭小川诗云:“生活这杯酒,不经过千百次的锤炼,便不会这般可口。”是啊,摆正心态,笑迎生活,我相信苦蒂上会长出甘果,风雨后会出现彩虹。
泰戈尔说:“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空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让我们摆正心态,越过困难的高山,踏上欢乐的平原吧。
大海?小溪
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追求着轰轰烈烈,有多少人倾心于出类拔萃。其实只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平淡的人生也很精彩。
学习中,力争向前当然重要,然而刻意逼迫自己时时事事出人头地则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出类拔萃。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不必苛求比别人更高,只要能超越昨日的自己,那就精彩。
事业上,不必渴求别人的羡慕,是块砖,你就坚实路基;是块瓦,你就遮挡风雨。如果人人都苛求自己站在“世界经济大会”的讲坛上,出现在“诺贝尔奖金”的的颁奖典礼上,我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会是个怎样的世界!放平心态,功到自然成,没有谁会永远落后于别人。
生活上,不必寻求“总统式”的豪华,不必期盼故事里的温馨、浪漫、轰轰烈烈,生活有时是一杯烈酒,酣畅淋淳;有时是一杯咖啡,苦涩中,透出一股清香;可更多的时候则是一杯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不必耻于父母的平凡普通,家境的贫穷寒伧,那种善良、那种淳朴、那种苦难中磨砺出的意志,更是我们一生受益不尽 的财富。
人生天地间,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有青史流芳,也有草野无闻,。虽然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平凡”毕竟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如果能从从容容地面对,就会少一些悲苦,多一份安然。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亮点。把世界上的任何电灯置于太阳之下,都会黯淡无光。“山上有棵小树,山 下有颗大树”,你能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吗?
一味地去追求轰轰烈烈,去掩饰内心的悲哀,终究会失去自己的心理防线,在顾影自怜自我歧视中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固然悲观,可只要心平,努力寻出自己的优点,不更可喜吗?
没有大树的挺拔,你可以有小草的清新;没有大海的汹涌,你可以有小溪的幽雅。用平静 的心去思量自己,不必倾心于别人的伟大,因为你有你的高贵,我有我的典雅。更不必追求别人的轰轰烈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自我的一点亮光,生活一样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本题解析:
审题: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这里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习竞争中,学生的心态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本次话题“心态”旨在考察学生对心态与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及表达。
写作时应根据话题要求加以解读、挖掘:现实生活中因过度专注于做某事而紧张、颤抖,以至于太渴求成功而事与愿违的事例很多,有的人因为没有良好的心态而焦急不安、胆小怕事、甚至于发挥失常。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另外,题目没有具体文体要求,话题作文虽说可以写实,也可以写虚(编故事、想象等),写虚的作文虽能考查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也应重视其合理性,如果虚的太"假"了,反而不如写实的好。这是构思时应该特别注意的。
构思: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一个永远不被生活打垮的人。话题背景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酋长的故事,命题者在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导向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酋长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心态乐观的人。我们在作文立意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寓含的 价值取向对作文范围和立意是有着有效的限定作用。
立意时还要注意话题材料后的引导语中的限制性、揭示性的文字。即“在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这句话提示我们作文时要根据写作要求对材料加以解读、挖掘的同时,要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现实生活,注意现实生活中因“心态”问题而导致的成功和失败。悲观者和乐观者的表现成因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实质和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古今中外因心态不同而影响甚至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均可以由此分析论证,灵活作文。当然,也可以围绕“心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写一个故事,来表现以上道理。
心态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作文构思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给文章选一个有价值的最小的突破口、落笔点。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文体把文题具体化,拟题的开口要小一些。比如可以拟题为《乐观的人生》《在逆境面前》《成功之后》《给自己开一扇窗》《人生,也可以笑着过》《哭过之后》等,就新颖小巧,容易下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