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对此,你有什么独特的经历、见闻、体验和感受,请以“矛盾”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生活中的矛盾”这个话题非常宽泛,所写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这个话题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泛泛而谈,从而显得主题不深刻,内容不充实,形式不新颖。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还是可以从形式与内容这两个方面来充实这篇文章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之旅,充满无限风光而又密布艰难险阻。也许你已万事俱备,整装待发,启动人生漫漫之旅,但别忘了,背起品位的行囊。
品位像一位喜欢耳提面命、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波兰有句谚语:“有两种生活,要么燃烧,要么腐烂。”关键在于自身的选择。有了品位,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
品位又像一位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获世人之浊秽,不随波逐流。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品位”这个话题的难点在于“品位”的含义的理解。考生如果能够对其汉一作楚与众不同的解释或是标新立异的解说,可以得到有创意的发展等级分。例如:认得品位不由人的外貌、地位、金钱决定,而由他的修养、心地等决定。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从“心”开始(例文)
比起瘦小纤细的钥匙来,铁棒显得又粗又壮,但它无论使多大的劲,都打不开门上那把锁。而钥匙,只需在锁孔中轻轻地一旋,门就开了。因为,钥匙最懂锁的心。
每个人的心房中都有一把锁,你要是想进入别人的心,赢得别人的尊重、真诚、信任和爱,靠强硬的态度和固执的言语是无法做到的。你应该虔诚地捧出信任、宽容或真诚的钥匙,才能轻松地打开那一道道紧锁的心门。
小爱因斯坦调皮又淘气,老师们不知打骂了多少回,他就是不听。气得训导主任把他父亲叫到学校来,说:“你儿子绝对成不了大器,你把他带回家吧!”他的父亲却并没有放弃他,而是为他买回一套积木,让他搭房子。每垒高一层就鼓励表扬一番。小爱因斯坦终于在鼓励下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在物理学上大有作为。
可以说爱因斯坦的心房中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但老师们“严厉打骂”的铁棒却没有撬开他的心锁,而父亲却用信任和鼓励的钥匙,轻松地打开了它。让他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面对廉颇的不服气和刁难,如果蔺相如回以激烈的言辞是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的。相反,他用宽容包涵的态度换回了廉颇的坦诚相待与尊重。最后,他们成为了一起保家卫国的好朋友。
廉颇的心中有一把坚固的锁,尽管蔺相如能言善辩,他却不可能用激烈辛辣的言辞打开这把锁。但他却聪明地选择了钥匙,用宽容和包涵的钥匙打开了廉颇的心锁。收获了真诚的友谊和心服口服的尊重。
法国女孩小蒂皮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她出生在非洲大草原。于是,她学会了与各种野生动物打交道。那些凶猛残暴的野豹、桀骜不驯的狮子,即使你举着猎枪、抗着大炮,也不能赢得它们的友谊。而小蒂皮却把他们统统变成了自己的朋友。当人们看见小蒂皮骄傲地骑在鸵鸟背上、亲热地楼住野豹的脖子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面对大家的疑惑,小蒂皮说:“请直视它们的眼睛,不要虎视眈眈地瞪,也不要露出害怕的神情,只要友好地看着它们,它们就不会伤害你。”
人们用猎枪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小蒂皮却用一个眼神轻松地完成了。她用平等和真诚的钥匙打开了动物们的心锁,换来了最纯真的友谊。
放下手中粗壮的铁棒吧!在心锁面前,它显得多么笨拙无力。请拿起你信任、宽容、真诚的钥匙吧!只有这个,才能打开那把无形的心锁。
简评:本文的构思方式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立意的。作者从三个事例中提炼出“信任和鼓励”“宽容和包涵”“平等和真诚”三个办法,完全符合并列式结构“扣得住,分得开”的要求,使全文的论证显得充分而有力。
本题解析:“铁棍”撬不开“大锁”,费了好大的力气夜白费,“钥匙”最了解“大锁”的心,这是材料的最关键所在,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如此,人类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立意参考:
(1)从“铁棍”的角度,解决问题不能靠蛮力,要运用技巧。
(2)从“钥匙”的角度,贴心的关爱、对心灵的了解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
(3)从“大锁”的角度,生活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关心。
另外,关键句“我最了解他的心”,“他”指的含义很多,“他”可以是人,学生也可以写自己对于古今中外名人心灵的解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报道,离休干部、老教师冯汉亭日前来信讲了三件事。
暑假开始,他就读小学的小孙子被暑假作业中一道“218×23=?”的数学题难倒了,跑来问爷爷怎么计算,爷爷大吃一惊反问道:“这个题你都不会算,难道乘法口诀没有背过吗?”不料孙子回答:“我把计算器忘在学校了,如果有计算器,一按键答案就全出来了,哪还需要背乘法口诀啊!”
冯老师一位学生现正读大学三年级,放假来看冯老师。闲聊时,冯老师问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公然抱茅入竹去”中“公然”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查一下《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不就行了吗。”
还有,冯老师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两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一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问题难倒了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一位大胆的男生反问面试老师:“上网一查就知道了,记住这样的知识有多大用处?”
冯老师在信中感叹:小学生的答案在计算器里,高中生的知识在网络里,大学生的学问在辞典里,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吗?
请你对“基础知识该不该牢记”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可以支持“该牢记”,可以反对“该牢记”,也可以一分为二“有的该牢记,有的不该牢记”。
反对的观点:很多死记硬背的所谓的知识其实不是基础知识,真的不需要记忆,用到时只要知道查相关资料就可以了。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学得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目众多且教材中老化的陈旧的基础知识太多。学会减负也是一种智慧。“能找到知识”胜于“死记硬背知识”。基础知识也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而在于积累后会不会用。
支持的观点:掌握的知识不怕多,知识越多越好,知识面越宽越好,脑子越用越灵,记忆也是如此。
部分支持、部分反对的观点: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尤其是常识,关键是先要弄清哪些是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的“用”不仅包括直接运用,还包括间接运用,应该掌握的知识不能一味地依靠“外援”。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
建筑专家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各景点之间的道路,绞尽脑汁,修改了50多次,始终不满意。
一次,他到法国南部游玩。路上 ,他看到无数葡萄园主把葡萄提到路边兜售,而很少有人停车购买。车拐入一个山谷,那里停着许多汽车。原来那是一个无人葡萄园,只要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而且,他得知,在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这个葡萄园的葡萄总是最先买完。格罗培斯立刻掉转车头,返回巴黎,给施工部门发电报:不设道路,遍撒草种。
不久,整个乐园的空地被小草覆盖。半年后,草地上踩出许多小路。格罗培斯让人按照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这个设计,后来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涉及发现、发明两方面的问题,可以写一个方面。格罗培斯善于观察,把握事物特点,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规律——发现。他善于遵循规律,大胆创新——创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