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7:46:11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登多景楼①?【南宋】刘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②诸公:指投降派。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上多景楼远望,眼前之景雄伟壮阔,但因大宋山河破碎,不禁愁绪满怀,无限感慨。 B.颔联写“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诸公”媚敌求荣的无耻,表达了诗人悲恨交加的思想感情。 C.颈联写诗人因怀人在北固山多景楼借酒浇愁,看到广阔的中原地区,内心对收复失地又充满了希望。 D.本诗写景的笔墨极简省,重在抒写诗人感慨,沉郁悲壮,其风格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相近。
|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C(3分) ②(4分)答出对比手法、设问手法均可。(如答借事抒情、联想,言之成理也算对) (1分);结合诗句分析出诗人的悲愤、无奈的感情。(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仰望瀑布 绿原 左看右看 越看越觉得 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 抗不住地心引力 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 从上往下流着,不幸 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 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 乃由(①)而入(②) 一日有如几千年 几千年又有如一日 更在(③)中保持(④) 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 据说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 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 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 向它飞去,沿着彩虹 拐个弯与银河汇合 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 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 再没有(⑤),也再没有(⑥) 只在太阳的燃烧里 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1).诗中括号内原有的词语都是两个字,请从下面两个词中分别选择一个填入括号中。 A.新鲜? B.永恒?(4分)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赞美了瀑布壮美的外观、博大的心胸、不屈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说说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4分)①A?②B?③B?④A?⑤A?⑥B? (2) (4分)不同意,诗中有很多表现瀑布无奈的地方。如“抗不住”“又聋又哑”“狭隘的轨迹”“会不会”等。 同意,诗中虽有表现瀑布无奈的地方,但却强调了瀑布的新鲜永恒,这就是生命力。所谓“会不会”其实是表现瀑布内心的追求。(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小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 ?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3分)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分) 小题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3分)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问,只需根据诗歌题目和诗下注释,再联系诗句内容“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便不难得出答案,也即把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第二问,注意把握本诗的意境,得出氛围比较凄凉等。 小题2: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鉴赏古诗离不开意象,意象作为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在诗词表达上有以下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借景抒情,为情铺垫;4、贯穿全诗,成为线索。此题分析“孤舟”意象,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文章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明朗而又单纯,没有太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 “余亦能高咏”,是指诗人也有高咏的才华,而不是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大区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小题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最后指出其效果或作用。答到对比得1分,能分析对比的内容得1分,能指出效果和作用得2分,其中“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小题2:本题赏析结句。结句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赏析——结构和内容,从两个方向来思考——上文和余味。答案要点中能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