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②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简析。?
??
(2)评论家认为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分析其妙处。
?
参考答案:(1)颔联:由俯察到仰视,由草间的残萤与露珠写到天空的雁群。
颈联:由近看到远望,由眼前稠密的树木到阳光下的远山。
(2)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召,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本题属于分析艺术手法类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手法才具有浪漫色彩,其次结合具体诗句与注释进行分析或演绎。尾句讲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将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是典型的借用典故以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中前两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又是怎样描绘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一幅典型的初夏景色: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幽居环境的清幽宁静。
小题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意境和手法的综合题目,答题时首先对前两联的景物进行描绘,然后概括意境,注意意境应为“幽”,景物的描绘主要从顺序、着眼点、和表现手法入手,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
小题2: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情感的题目,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探究,标题注意“幽居”,显然是“闲适之情”,注释没有有用的信息,重点词语注意尾联的“叹”,“叹”的原因是“老”和“交旧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翳翳(yì):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④床敷:安置卧具。⑤杖屦(jù):扶杖漫步。
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寓情于景);以鸟鸣声烘托环境的宁静,心情的悠闲。
2.?诗人从煊赫一时的相位位置上退下来,心理未免失去平衡,骨子里当会藏有一种罢相后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活动叙述和北山鸟意象描写,就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无人相知之感。但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在平和闲淡中蕴藏着对政局的不满,绵里藏针令人不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分析诗词名句,在每句后面的括号里切当写出该诗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参考答案:
5、(借代)“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夸张)形容愁思的深重。
本题解析:
5、“绿肥红瘦”中的“红”与“绿”不但给人以“绿叶衬红花”的美感,还让人不觉想起大量的古代诗文中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事物名称的诗文,如“锦鳞游泳”、“落红不是无情物”等。
6、白发岂能三千丈?典型的夸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7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小题1: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 ______、 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分)
小题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重阳节? “九日”“登高”。
小题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本题解析:
小题1: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小题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第一步)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第二步)“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第三步)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第四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