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踱步(duó)一椽(chuán)纤细(qiān) 婀娜多姿(ē)
B.否泰(pǐ)平仄(zè)酣眠(hān)妖童媛女(yuàn)
C.亩产(mǒu)钱帛(bó)涸辙(zhè)混混沌沌(hùn)
D.参差(cēn)夹袄(jiā)桀骜(ào)殒身不恤(x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纤,意义上跟“细小”有关念xiān,跟拉船的绳子相关念qiàn。C、亩,mǔ,只一个音。辙,zhé。D、夹,表示双层的意思,念jiá,其余念ji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蠕(rú)动 湍(tuān)急 莴苣(wō?jù) 毛骨悚(sǒng)然 B.嗥(háo)叫 艾蒿(ài?hāo)? 揣(chuāi)摩 青面獠(liáo)牙 C.迸(bèng)发 饿殍(fú) 篱笆(lí?ba)? 徂徕(cú?lái)山 D.蜿蜒(wān?yán) 驯(xùn)服 追溯(shuò)? 自怨自艾(y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写一则学习报告。要求先进行整理,明确认识,然后再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简明地表述,300字以内。(14分) 学案:“之”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虚词之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整理“之”的用法和意义。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今者有小人之言?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6)宋何罪之有?(《公输》) (7)为之奈何? (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0)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公输》)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2)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参考答案:示例:“之”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它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作实词时,“之”是动词,解释为“到”、“去”、“往”。作虚词时,有代词和助词两类用法。作代词时,可以代人,译为“他、他的、 我、我的”等;可以代物,译为“它、它的”或具体的事情和情况;还可以是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些、这种”等。作助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可以作音节助词不译,可以作结构助词,译为“的、得”,或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等。
本题解析:本题解答时可用表格,可用图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等,角度方式不一而足,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习惯按照知识点得类别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南山静静地站在远方,深绿色的森林让它显得如此肃穆。一阵阵水雾自林中缓缓升起,在夕阳的照射下幻出五彩的光芒-偶尔几只鸟儿贴着山脊静静地飞翔,它们煽动着翅膀,带头夕阳的余晖……(答案不统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斜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币、纸人、纸马,发展到纸烧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燃烧汽车、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陆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如,“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
本题解析:(1)两则材料中的现象与以往祭奠的方式变为纸烧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燃烧汽车、别墅……变为网上祭祀。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变化”。(2)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加以分析。 点评:这是一道全新的题,一道题综合了多个考查点,是真正的考查学生能力的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功能。另外,本题材料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考生正确看待祭祀活动也有帮助。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