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17:52:0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小题1:请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5分)
小题2: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鸟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小题2: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微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本题解析:应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赏析作答。内容方面回答时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雨过天晴之景,如羽毛“犹湿”、残雷等,不可孤立地只写鸟鹊、雷声等。艺术手法方面,应回答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关键是结合诗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题(10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
小题2:诗的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小题1:塑造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理由是不理残机和君出、思君。
小题2:比喻手法。好处是把思妇的思念过程比作满月由满到残的过程,表现出思妇的憔悴日甚一日,写得形象生动,含蓄委婉,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都要从诗句中找出一些与人物形象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来分析作答。“君之出”“思君”体现出了丈夫远行未归;“不理残机”体现了内心空虚无心劳作的特点;“减清辉”体现了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小题2:此题要根据词语的运用来体会表现手法的运用。“思君如满月”一句,诗人把思妇的思念比作满月,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抽象的思念化为形象生动的满月;“夜夜减清辉”一句,以减清辉来比喻思妇的憔悴不堪,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及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先分析内容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①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②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③。
【注】①李之仪,北宋词人,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得罪权贵蔡京被贬。
②凌歊,即凌歊台。③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
小题1:词中的“霜风”、“帆”、“双阙”使用了什么修辞?它们分别指什么?(3分)
小题2:一句中的“洗”字生动传神,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用了借代,“霜风”代秋风,“帆”代船,“双阙”代朝廷(3分)。
小题2:“洗”字用拟人手法,写风吹云动,月亮从云中显现出来,如同被秋风洗出一样,更显出山月的皎洁。(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林。(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1分)
小题1: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分)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 比作“草木”,把“游历生活” 比作“梦”,最后再回答情感,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小题1:结合诗歌的后三联,要有具体分析,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2分)上阕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1分)下阕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小题2:勾勒出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态。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苏词的豪迈之风。词开篇由“狂”而起,从举止神情(上阕),到壮志豪情(下阕),皆由“狂”而来。
小题2:题重在鉴赏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