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之泛称。②赊:远。
(1)本词开头一句就点出“喜还家”,“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词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喜:即将到家(从“一鞭清晓喜还家”读出);二喜:宿醉未醒;三喜:夜雨新晴;四喜:燕舞微风。(答出三点即可)
(2)①寓情于事:以“一鞭轻晓”及“宿醉流霞”来抒发欣喜之情。
②情景交融(景中含情):夜雨新霁、双燕起舞蕴含了欣喜之情。(“衬托”“以景衬情”也可)
③虚实结合:以当下回家之事和眼前之景与想象回家之路漫长,家乡的遥远相结合,抒发欣喜而急切之情。(“虚实对比”“虚实相衬”也可)
④拟人手法:把往日的怀乡之苦托付柳絮,幽默地表达即将到家的欣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分)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1分)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1分,“体贴”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小题2: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4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两方面得2分,结合内容简析2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2分,感情1分,简析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析思考。如关键词“访”“天涯”可以推断出写作角度是站在远客的角度来写的。”孤舟”“天涯”“万转云山”可以让人产生想象访客的路途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和感激之情。组织答案时,可以围绕着“体贴”“感激”来组织语言。
小题2: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含蓄却富有深意的关键词来推断,想象作者的情感。透过关键词“扫柴门”,“黄叶满贫家”去理解,然后通过想象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访客的盼望和欣喜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①,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②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②新丰孤馆:新丰是汉高祖思念故乡丰邑而建的,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宿新丰的旅舍,备受店主人冷落。
(1)请分析这首曲前三句的艺术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亲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词人选用了“梧桐”、“芭蕉”、“夜雨”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离愁、客思、寂寥悲伤的意象,来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情景交融,言短意长,生动地渲染了离愁别绪。
②前三句由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三句鼎足对),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妥帖自然,而齐整中又见变化,读来起抑扬顿挫。
③词人善用数字,如反复连用几个“一”字,描写游子思家,长夜难眠,辗转枕上,数着桐叶声声,蕉雨滴淅,将词人愁肠百结、忐忑难安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答对两点即可)
(2)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添伤情,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文已尽而意有余,荡气回肠,引人遐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陆游《书愤》这首诗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早岁那知世事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答案: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小题1: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
小题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3分)
?
小题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1)通篇围绕“闲”展开,从居住环境(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穿着服饰(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象是闲)、日常生活(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等方面描写了诗人的闲居生活。
小题2: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小题3:设问。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②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词的章法结构,其第一句常常起统领作用。这首词“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对此,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哪些方面”,要从大的方面归类。比如“数间茅屋闲临水”是从居住环境方面,“窄衫短帽垂杨里”是从衣着服饰方面等。
小题2:试题分析: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在把握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重要的情愫词,如“去年”。“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的解答,一是要注意题干中的“哪种”一词,表明只能回答出一种。这两句是王安石自问自答之语,因此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采用了设问。其作用,应从内容+结构这两个维度来考虑:内容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本身,是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二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结构上,与前文相照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