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A.今乃用之,可乎要之死日,是非乃定 B.其为君亦犹是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刚、顿时;迅速
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浞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日:“谓若言‘征’①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日:“谓若‘禹’与‘雨’、‘丘’与‘箧。’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②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谥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④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做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官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征在:孔子母亲的名字。②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③蓝:qiū。④“浒”“势”“秉”“机”:四字与唐高祖李渊之父(名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隆基名同音。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劝贺举进士——劝:勉励。 ?
B.听者不察也——察:昭著。 ?
C.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明:分辨。 ?
D.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超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是宦者官妾之孝于其亲——顷之,持一象笏至 ?
B.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为天下笑者,何也 ?
C.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D.作法制以教天下者——敏赀财以送其行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证明李贺举进士不犯讳的一组是(? )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
②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
③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
④惟宦官官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
⑤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
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李贺父名晋肃,因“晋”“进”同音,因而李贺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韩愈因勉励李贺考进士遭到众人的非议。 ?
B.为了批驳诋毁者的说法,韩愈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过滥。
C.周昭王与曾参,都是贤德之人,为人称道,他们也不避先人或父亲之名。由此看来,认为李贺应避讳父亲名字而“不举进士为是”的做法,可以说是故意搬弄是非。
D.文章层层设问,一波三折,语言辛辣,说理痛快。而且作者从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有序有节。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书奏,不报。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从谏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金史·列传第三十四》(全文节选)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阅岁:过了一年
B.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务:致力于
C.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及:等、等到
D.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贤:认为贤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D.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在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任职不久不知因为什么而离去了。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