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7:52:28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B.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其余均为: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子曰甲。余欲君之弃其妻也,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
  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衣之里,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杀甲也。故妻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
  从是观之,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肢解于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而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非明主弗能听也。(《韩非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自伤其身以君而泣
示:给……看
B.夫人非所以事君也
适:享有 
C.君因妾余之诈,为弃正妻  
信:相信 
D.父之爱子也,犹可以而害也
毁:毁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圣人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 
世言晋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B.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欲强戏余
东野与吾书,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子之不孝,莫大此矣
其槚荼亦苦常荼     
D.余又欲杀甲以其子为后
鼓瑟希,铿尔,舍瑟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现“妾余”欺骗言行的一组是
[? ]
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 
②得为君之妾,甚幸 
③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 
④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 
⑤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妾余是一个花言巧语、心肠狠毒之人,春申君也被她蒙骗成为她铲除“对手”的工具。
B.妾余说“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目的是让春申君对她的受正妻欺辱一事更加相信。
C.春申君误认为儿子甲明明知道自己宠爱妾余却“强戏”之,这也是大逆不孝的。 
D.妾余用狡诈欺骗的手段,害死了春申君的正妻及正妻的儿子甲,达到了让其子为继承人的目的。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就事论理,深刻而精要。 
B.作者最终目的是说明奸臣诬陷贤臣也常采用这种奸诈欺骗的手段。 
C.作者认为商君被车裂、吴起被肢解也是不足为怪的。
D.作者认为“有术数者”被害,除左右奸臣外,君主也有很大责任。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D
6.①而群臣的毁谤之话,不只是出自一个爱妾之口,那些圣人贤人遭受杀害又有什么奇怪呢!
  ②大凡作臣子的,有了罪过原本就不想被杀,没有功劳的也都想得高官显位。
  ③又在庭院中错杂种植了兰花桂树竹子等,从前的栏杆,也就增添了光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候。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望风景附景:通“影”
B.先主假权偏将军假:借助
C.先主引退引:率领
D.司马宣王深器之器:器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请为先驱以尝寇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A.?则思知足以自戒B.溪虽莫利于世
何古人之可慕也?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
C.蚓无爪牙之利D.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10.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权不赞同张松的建议,认为如果接纳刘备,会使主上尴尬且有危险。他认为应该关闭边境,等待天下太平。
B.黄权归顺刘备后,被委以重任,于是决定打攻吴国,并向刘备提出相关建议,却未被采纳。蜀国战败,自己被迫降魏。
C.黄权降魏后,有人说他的妻子儿女在蜀国被杀,黄权不相信刘备会这样做,后来证明他的判断的正确的。
D.黄权为人处事的态度,在大将军司马宣王致诸葛亮信中得到赞誉,这表明他是一个心直口快光明磊落而有气度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学科?学科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3分)
译文:
○2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4分)
译文:
(2)请用“/”给文中画“”的句子短句。(3分)
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参考答案:
8、B
9、A
10、B
11、11.(1)(1)黄权紧闭城门,等到看到刘璋投降,才前往向刘备降附。
(2)我过去受到刘主特别的恩遇,投降吴不行,想回蜀国没有退路,因此归顺从命(降魏)。
(2)“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本题解析:
8.B(假:授予.使……代理)
9.A(均为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可译为“来”;B项均为介词,前为“向”,后为“对”;C项均为助词,前为宾语前置标志,后为定语后置标志;D项均为连词,前表转折,后表承接)
10.B(攻吴是刘备的主张,黄权只是提出攻打的策略)
11.(10分)(1)(1)(3分)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殊”“归”的含义各计1分
(2)(4分)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殊”“归”的含义各计1分
(2)每处1分
附参考译文:
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人。他年青时作过郡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勇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尽可守紧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他的劝告,最终还是派人迎请刘备,并将黄权外派作广汉县县长。及至刘备袭取益州,将帅们分别占领蜀地各郡县,各郡县望风归附,黄权紧闭城门,直至看到刘璋投降,才前往向刘备降附。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待曹操击破张鲁,张鲁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国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去迎接张鲁。其时张鲁已退回南郑,北往投降曹操,然而刘备最终还是打败了杜灌.朴胡,斩杀夏侯渊,占据汉中,这都出自黄权的原来计谋。
刘备为汉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及至刘备登基称帝,准备征讨东吴,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后身吴国将军陆议(即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国江南前匀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鞋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魏国。蜀国有关衙门依军法行事,向刘备报告说已将黄权妻子儿女收捕。刘备说:“是孤有负黄权.而黄权并未负孤啊!”对待他的家小仍同过去一样。
魏又帝曹丕对黄权说:“您背弃叛逆效命顺从天意的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的作法吧。”黄权回答说:“为臣受过刘蜀主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东吴,又无路返回蜀地,故此前来归顺。况且败军之将,免去一死就是幸运,还有什么羡慕古人之处!”曹丕颇为赞赏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官侍中,并恩待他陪同乘坐同一辆车。蜀国投降的人有的说黄权的家小被杀,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故未马上发丧。后来审得确切消息,果然如黄权所言。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独黄权无一丝笑意。后来黄权兼任益州刺史,又调任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黄权,问黄权说:“蜀中人物像您这样的有几人?”黄权笑着回答说:“没想到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信说:“黄公衡,豪爽之士,无论何时谈起您,总是赞叹,不改初言。”景初三年(239),即蜀延熙二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第二年黄权即去世,谥号为“景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困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当选,般、倕③无以过也。当共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南史·文学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③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七匠。 ④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难:诘难
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行:运行
C.文惠寻薨又寝?寝:搁置
D.冲之解钟律博塞?解:见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会帝崩不施行? B.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C.少传家业,究极精微? D.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会其怒,不敢献
D.以头触之,勉呼 乃悟?焉用亡郑以陪邻
4.下列各组句了中,全表示祖冲之精于巧思的一组是?(?)
①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②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③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④入神之妙,般、倕无以过也
⑤造《安边论》,欲开屯田⑥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⑤ D.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圾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后来他的儿子重新修订之后才得以施行。
C.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旨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却非常准确。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参考答案:1.D(懂得)2.A(B)风和水;C家传的学业;D在这时)
3.D(A副词,都表示承接,可译为“于是”。B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C代词,在主谓短语中做主语,译为“他”。D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结果)
4.B②讲姚兴指南车的状况; ④讲祖冲之的儿子;⑤⑥不属于“精于巧思”方面)
5.D(祖冲之在屯田种植上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没有施行;说“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文中没有说明)


本题解析: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技巧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元嘉年间,朝廷使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代的十一家还严密。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严密,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孝武帝朝廷上擅长历法的人诘难他,但难不倒他,适逢武帝去世没能施行。
后任职作娄县令,又作谒者仆射(负责朝觐宴飨的总负责人)。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有外形而没有里面的机关,每当运行的时候,派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仿照古代的原样加以修理。祖冲之重新制作成铜机关的车,尽管可随意旋转,但指示方向却非常准确,自汉末的马钧以来没有这样的东西。当时有个叫索驭驎的北方人也说能够造指南车,南朝的齐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自制造,并让他们在乐游苑一同考校试验,两人所制造的指南车却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驎制的车。晋代的杜预心思灵巧,制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多次改动都没有做成。永明年间,竟陵王子良(子良,人名)喜欢古代的东西,祖冲之制造欹器献给他,和宗庙里摆放的没有区别。文惠太子在东宫时,见到祖冲之所制的历法,启禀武帝施行。因为文惠太子不久去世而搁置了。
后来又转为长水校尉,并兼任原来的职务。祖冲之制定了《安边论》,想要建立屯田制度,扩大农业种植。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巡视四方,创建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连续有战事,事情最终也没有做成。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制造一种器物,不用凭借风和水,装置上机关自行运转,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验,每天行走百余里。又在乐游苑造水碓磨(借水力运用的春米工具),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其子名暅之字景烁,少小时习学家传的学业,深入研究的十分精细,也有灵巧的心思。技艺达到神妙的境地,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鲁班和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这样的巧匠也难以超过他。当他思考到深入之处时,雷霆之声也难以入耳。曾经在走路时遇到仆射徐勉,头竟撞到了徐勉身上,徐勉呼叫他才觉察到。他的父亲所改定的何承天的历法当时尚未施行,梁武帝天监初年,暅之又重新加以修订,在这时才开始施行。职位至太舟卿。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