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17:54: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贺圣朝①
五代·无名氏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
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注]①贺圣朝:词牌名。
小题1:“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朝宫阙故址上一片残垣断壁,荒草枯黄,凄冷的雾霭笼罩其上。这是一幅衰飒凄冷的画面,概括一切往古历史的归宿,为下阕表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铺垫。
小题1:下阙写长安古道上,愚庸之徒仍然耽于利禄、沉溺功名,不惜“改变容颜,消磨古今”,但“陇头残月”并没有因为人世的任何努力而改变,这是一种对人生悲剧意义的体悟和思考。


本题解析:小题1:(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白露星星点点,晓星若隐若现,前朝宫殿已成断壁残垣,隐没在衰草冷烟之中。(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描绘了一幅凄凉寂寥衰败的晚秋晨景图)。
作用:为下阕表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铺垫。
小题2:(1)作者认为,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
(2)劝戒诗人珍惜短暂人生,不要被名利所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和诗题。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半卷红旗临易水
③谁家春燕啄新泥④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巴山夜雨涨秋池⑥晓镜但愁云鬓改
⑦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⑧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⑨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参考答案:
①杜牧·江南春②李贺·雁门太守行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杜牧·泊秦淮⑤李商隐·夜雨寄北⑥李商隐·无题⑦杜甫·春夜喜雨⑧李白·渡荆门送别⑨孟浩然·宿建德江10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1王湾·次北固山下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本题解析:
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诗歌题目能够反映内容的主体,题能够反映诗歌的写法,诗题直接点名诗人的感情基调,诗题能够反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醒读者关注诗歌的题目,因为它是鉴赏诗歌的金钥匙。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意对即可)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询《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参考答案:(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冷月无声?年年知为谁生


本题解析: 命题者在命默写题时,一般会选句中含有易错字的句子。而易错的字往往是音近字、形近字、通假字、难写字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本题注意易错的字:博、致、假、楫、缛、葱茏、犹。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C
②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的确如此。本诗的所谓“俗”是指它的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的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的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的主旨,特别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的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的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丰富意蕴应该是本诗的所谓“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