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⑶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⑷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⑸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术业有专攻?
(3)举匏尊以相属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一尊还酹江月
本题解析:第1句要注意不要漏掉虚词“则、矣”;第2句注意“攻”字的字形;第3句注意“匏、尊”两个字的字形;第4句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以、也”;;第5句注意“尊、酹”这两个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请概括说明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什么样的乐趣,并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E
2.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雨夜闻箫
【明】叶小鸾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注】①毵毵:形容毛发细长。②绛蜡:红烛。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雨”这一意象,其含义却又显得不同。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说明。(3分)
?
小题2:两诗都突出了“闻”和“听”,并且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境都颇为相 似。试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1)虞集诗中“春雨”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思,烘托了他的思乡之深;(1分)叶小鸾在闻听箫声时突然被绵绵“微雨”声打断了,(1分)把思念亲人之苦表述得极为细腻。(1分)
小题2:两首诗作都用听觉表现情怀,倍添忧伤色彩。(2分)前者描写主人公身处寂静深夜时,因听到雨声而想念家乡;(1分)后者写主人公听到不知何处飘来的箫声时,却被扰人的雨声冲淡。以动衬静,更显其忧伤情绪。(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理解第一首时可抓住“忽听春雨忆江南” 第二首可抓住“一缕箫声何处弄”来揣摩,可揣摩出思乡之情。第二首借雨来衬箫声表现得更为细腻。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忽听春雨忆江南”与“一缕箫声何处弄”可判定都与听觉有关,根据“绛蜡摇光照暮酣”可判定第一首是深夜时思乡,而第二首是由箫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尽管形式不同,但思乡之情都是浓浓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魏晋]阮籍 ?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⑴填空:(3分)
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⑵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 [每空1分,3分]
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2)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
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波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一处得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